《友庐》来历点滴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没有听说过,某人发了财,当了官还有给下级修幢房子的!”“有的是。远一点的范傻儿就给佃客修了好多砖瓦房;近在眼前也有这种人,你不信?”成都盛夏傍晚、街边乘凉人常有龙门阵摆得大声武气,争得脸红耳赤,引得过客围观的。这不,眼前不是便有一老一少互不服输,正在为有钱有权人是否会给下级修幢房子,展开一场“嘴仗”吗?我也是个“蚂蝗听不得水响”的人热闹中暗暗记牢老者最后道出的街名、门牌号,目的是想试一试老者是不是冲的“干壳子”。第二天我径直找到了小北街五十二号,急忙抬头一看,果然如老者所说,门额正中嵌有一石,上书阴刻正楷《友庐》二字。庐为舍,即住宅。姓在庐字前,即指明是谁家的住宅。然而百家姓中极少听说姓友的,难道真是下级之庐?狐疑之中,我“私闯民宅”,引来一中年居民善意盘问,经解释,他转而为我叙述这《友庐》的来历。
《友庐》原来是一宽厚商人给管家建的私宅,因管家姓沈,故又叫沈家院子。管家理财有道,精明忠诚庄仆相互笃信,以友相待,故主人专为之赠宅一幢。这里姑不论赠宅者是否系以宅进一出笼络人心,或确实是受“为富当仁”动机的驱使,一个活生生的事实是:上级给下级奖励了一幢房子,不仅门额上以友相称,且其后还冠以“庐”字,以表谦恭之意,因庐本意为简陋之屋,可见其间交往的一段佳谊。至此,《友庐》之命意也就有了一个较圆满准确的答案,证明了老者冲的确实不是“干壳子”。
不过住宅的用场说来区别很大,有的还有阁台亭榭、山石林泉配置等等。《友庐》仅干巴巴的一个大房间,再分四排三间,前面左右各有保姆车夫用门房一小间。这即是说,宅内考虑到了除睡觉吃饭之外,尚内有保姆料理,外有车夫紧跟。但若想于其内娱乐逍遥一番,空间便给予了极大限制。表面上看来老板考虑可谓周到之至,实则也深藏着用人给房的良苦之心。
中国民间建筑,无论民居、宋词会馆、寺庙×,在建筑产生之前均有一个酝酿得很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说辐射方方面面。而反映到社会民风方面,尤是纠葛缠绕。成都市井民居不少围绕商业活动展开,建筑形制、格局、空间组合等等,多多少少受制于商业行为,这恰是传统建筑文化一些非常漂亮的层面。《友庐》章法仅是其间小技而已。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