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

蜀中民居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人们常说“衣食住行”,住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住房既是民俗的体现,又是经济的反映。城镇和乡村的住房有很大差别。过去城镇民居大致有公馆、杂院、铺面三种。公馆构造千篇一律,与北方“四合院”大致相同,多是砖木结构,大门外是左右八字墙,墙作灰白色,以墨画线作砖形。正对大门之空地如属房主,则多筑照壁。大门左右有门枋,用以贴桃符或对联,门上则多绘门神。大门内数步为中门,此门常闭,非过车马及送迎不启,左侧有门,平时都从此门出入。中门内为天井,迎面为大厅,厅之左右厢房供仆役居住。厅之后又有天井,上为正房,为尊者所居,左右有厢房供晚辈居住,再后则是厨房、亭园了。一些大公馆左右还有独院,而小公馆则无大厅。公馆自然只有达官贵人居住,小老百姓只有住杂院了。杂院大门以内,三面皆屋,中有小天井,有的后面还有一两进,许多人家杂居其间,俗呼“十家院”。一些大家破落分家后,公馆也变成了杂院。

铺面有三间、双间、单间,木板门面,无窗,拆下木板后即成店堂,进深长,常是前铺后家,一楼一底,楼上多堆杂物,也可住人,但仅开一小窗。铺面屋檐较宽,有1米多,既能遮阳,又可避雨。过去城镇建房,若正当“冲煞”,不能避开,则在门前悬镜子,吞口;或埋“泰山石敢当”石块;或在门额中钉一虎头匾,上书“一善”,以避煞星。家家还将正中一间作堂屋,设神龛,供香火,神龛上置祖宗神主牌,没有神主牌的则用一块木板写上“x氏堂上历代高曾远祖昭穆之神位”,或是“天地君亲师”来供奉,贫苦之家无神龛,也要在堂屋正中用红纸写个“福”字贴上。

农村住房多种多样,一些穷苦人家建不起房屋,只有住岩洞,或用几根树棒搭个窝棚住,或将凹进的岩边稍加遮拦作屋,在山区这种情况尤多。家境稍好者建草房、瓦房,草房屋顶盖草,墙则是土墙、泥笆墙等。瓦房多系木梁穿逗结构,墙可是木板墙、砖墙、土墙、石墙等。富有人家多建四合院,有的还修寨子。农村人家有钱后,颇喜修房建屋,有的还以此竞富,至今犹是。四川农居比较分散,喜独居,最多也只两三家聚居。房屋大都选择在坐势向阳、柴水方便之处。屋前有晒坝,屋基较高,屋前屋后,喜栽树竹。布局多是长三间、长五间,或一正两横,川西等地还多修围墙,为了辟邪还在院门上绘彩龙,人称“龙门子”。正中一间为堂屋,堂屋略凹点,靠壁可放工具等物。堂屋中也有神龛,供祖宗神位,还在此会宾迎客,吃饭也在这里。左右两间作寝室,寝室边有偏棚,一为猪圈、厕所,一为厨房。为防偷盗,大多开小窗或不开窗。厨房中火灶在屋角,上有一层竹编格子,或吊一木架,秋收后包谷等便放在上面,厨房中还有一根梁,专挂腌腊食品。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