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榜清真寺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挂榜清真寺所在的米易县挂榜乡田坝村为一回族相对聚居的村庄。北邻田坝村小学,东面不远有成昆铁路经过,乘车凭窗东望,隐约可见该寺的最高建筑望月楼,交通近便。
全寺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座西向东,由照壁山墙、望月楼、正殿和南北厢房组成。平面作密封式四合院落建筑布局,小巧紧凑,空间利用充分合理。尤其是主体建筑望月楼(又称邦克楼),更改了一般清真寺门楼多沿用"拱北"圆顶瓣状弧形式样,而建成木质结构,三层三重檐,六角攒尖顶的过街式亭阁门楼。将中式古建筑艺术与伊斯兰×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望月楼通高14.5米,底层四边形,面积8×8米;二层楼作六角形,平面每边长3.35米;三层在此基础上,继续缩敛也作六角形,敛为平面每边长1.7米,三层之间以木梯联结以供攀登。底层地面以青砖铺地,出檐用筒瓦覆扣,二、三层六角飞出檐,用板瓦扣覆。底层的四边形和中、上层的六角形亭式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再用六角形的攒尖顶加上葫芦串珠宝顶,六面出檐加飞檐上踩三转角斗拱,与底层四面五踩重翅斗拱相结合,托出了一座精巧玲珑的亭阁式高楼。它既是供阿訇召唤×作"聚礼"的×场所,又是供游人登楼远望、吟月抒怀的佳地妙处。一楼多用,构思巧妙独特,为其它清真寺所少见,故得名"望月楼"。
清真寺建造的时间及历代修缮情况在寺中保留的两块石碑上略有记述。据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4年)和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所立的两块碑石铭文记述:该寺在康熙末年已初具规模,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后经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多次维修,至道光三年,寺庙不仅全部建成,而且还购置了维持×活动开支的田地不动财产,距此最晚也有一百五十多年。更难得的是清真寺历经上百年的风雨剥蚀和道光年间西昌多次发生的地震而保存至今,实属不易。1990年,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攀枝花市文管处、米易县文化馆等多方努力,落实经费,维修加固了清真寺望月楼,恢复了这座古代×建筑的完整风貌,从而成为攀西地区保存完好和具有伊斯兰文化风貌的古典建筑代表。1991年被列入攀枝花唯一的古代建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清代四川白莲教的演变
- 下一篇:清朝时期的红灯教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