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自古销金窟 八大胡同里的陈缘旧事(3)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1917年5月15日上午八时,一代京剧宗匠伶界大王谭鑫培病逝于大外廊营寓所,享年71岁。

大栅栏西街

大栅栏西街,呈东北至西南走向。东起煤市街,西至铁树斜街,由于它处于八大胡同的北部也就是八大胡同的“纲”的位置,所以其本身主要是为八大胡同服务的,如它有许多大烟馆、旅馆、饭店等,但也有茶室,只是因为小,所以没什么名气,如70号就是原观音寺茶室。大栅栏西街全长295米,宽8米。门牌1-93号,2-114号。明代称观音寺,清代称观音寺街,民国初期又称观音寺,1965年又改为观音寺街,因街西端原有观音寺而得名。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因其在大栅栏以西,改为现名。该街一直是较为繁华的商业街区,现除少数民居外,多为商店、餐馆、旅店。

1945年国民党的《中国广播电台》就设在路南。1949年10月25日被查封。 

大栅栏西街17号。这座民国式的建筑就是当时的大烟馆。大烟馆与茶室往往相伴左右。

东壁营胡同

东壁营胡同原名东壁营、东皮条营、皮条胡同。它位于大栅栏地区的南部,全长75米,宽3米。东壁营胡同与西壁营胡同实际上是一条胡同,胭脂胡同从中穿过,由此分成了两条胡同,它的东口在陕西巷。民国时在这条胡同中最多的就是暗娼,清末时有几家半公开的妓院。这条胡同主要是从百顺胡同争夺一些客源。

东壁营胡同8号,原为一家茶室,后拆改。现院内约住有20多家居民。

青风巷

青风巷原称青龙巷,曾用名有青风巷、朱家胡同横街。

青风巷东是青风夹道,西是朱茅胡同,长97米,宽3米。15号过去是正大膏馆。清末和民国时期,这条胡同大多是二等与三等妓院,嫖客则在附近各条胡同中游走。

陕西巷

陕西巷的北口是铁树斜街,南口是两广路。

它位于大栅栏街道辖区南部。南北走向。北起铁树斜街,南至珠市口西大街。东、西两侧自北向南分别与榆树巷、陕西巷头条、万福巷、陕西巷二条、韩家胡同、百顺相同、东壁营胡同相交。全长389米,宽5.7米。门牌1-97号,2-98号。

此巷明代已成街,属正南坊,称陕西巷,沿用至今。1965年将陕西巷头条、裤角胡同、裤堆胡同并入,中段路东的裤藏胡同改名为陕西巷头条,中段路西的小死胡同改名为陕西巷二条。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其中四喜班就住在陕西巷。从清代中叶以后,巷内妓院渐多,清末民初巷内妓院多达14家,为“八大胡同”之一。赛金花开办的怡香院在此巷内。支持蔡锷反袁护国的小凤仙也曾在此搭班。巷内多饭馆、酒馆、当铺、水果店等店铺,其中有名的是杨家饭馆。曾有济州会馆和四川东馆。1949年人民政府封闭妓院,改造街巷。原妓院和会馆均辟为民居。巷南口有德寿堂药店。

从史料记载,陕西巷应该是众多一流妓院的所在。上世纪30年代初的时候,这里曾经建有上等妓院十余家,现在赛金花所办妓院的房屋建筑和布局现在保存较好。在赛金花之后,云吉班中又出了小凤仙,这两人都对中国的历史有所影响。

1965年拆了半条胡同扩街,上世纪80年代改下水道使本巷有大的改动。

铁树斜街

铁树斜街原名李铁拐斜街、李铁锅斜街。后将升官巷、棚铺夹道并入。其全长551米宽约11米,呈东西走向,其东接大栅栏街,西连五道街、堂子街等。《宸垣识略》载称李铁锅斜街,后谐音李铁拐斜街。1965年,改名为铁树斜街。

铁树斜街是大栅栏最有名的一条街,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大街。它也是纲目中的纲。铁树斜街是八大胡同与其北面商店与居民区的分界处,因为八大胡同统统在其南面,其本身有一些大烟馆与妓院,但不是特别多,它与大力胡同与煤市街一样多为八大胡同提供服务。如这条街上有很多出名的饭店与浴池,铁树斜街原有四处会馆,分别为:广东肇庆会馆、广东肇庆西馆、延定会馆、山西襄陵会馆。

这条街上还有不少名人故居。

朱筠:(1729-1781),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大兴人。乾隆时著名学者,好学重士,好金石、书法,尤长叙事,对当时学风颇有影响。历任编修,侍读学士,安徽福建之学政官,方略馆总裁,《日下旧闻》、《四库全书》纂修等官,著有《笥河文集》、《诗集》等。曾住李铁拐斜街。

梅巧玲故居,位于铁树斜街101号。梅兰芳祖父梅巧玲的住宅。为南北长38米,东西宽13米的二进院落,均由正房和配房组成。第一进院落北房面阔5间,五檩进深,加前廊一步。此房原为一明两暗过厅,明间可通往后院。东西厢房各2间,东厢房贴南山墙建有砖影壁。第二进院落格局与前院基本相同。后院西次间宅门邻樱桃斜街。现保存完整。

清光绪八年农历十一月初七,梅巧玲享年41岁,因病故于此宅,当年四喜班同仁与梨园界人士,为其举行了隆重的送葬,曾轰动京城。梅兰芳之父竹芬,时年仅8岁。梅巧玲病故后,谭鑫培因感激当年搭四喜班时甚得梅巧玲之关照,故每逢年节必仍至梅宅拜望。清光绪二十年(甲午)农历九月二十四,京剧大师梅兰芳诞生于东厢房内,其母为杨隆寿长女长玉。梅兰芳3岁时,不幸其父梅竹芬病故此老宅内,年仅23岁。庚子年,梅兰芳六岁时,此房产变卖,举家迁至离此不远的百顺胡同居住。

万福巷

万福巷,曾用名万佛寺湾。位于大栅栏地区的南部,东起于石头胡同西止于陕西巷,东西走向,全长80米,均宽2.5米。在其中部有一个向北的分支,也有三四个门口,万佛寺就在这个分支的15号,已破败。

民国以前这儿是最为热闹的地方,因为要从陕西巷及百顺胡同,韩家胡同到石头胡同、棕树斜街除了要绕珠市口大街外,最近的路就是走这条小巷,小巷中有几家妓院,但体量都不大。也有几家小饭馆。

王皮胡同

王皮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东部,俗称王八胡同。起于前门大街止于煤市街,东西走向,全长279米,均宽2.7米。它的北面是大齐家胡同,南面是蔡家胡同。据当地的老人回忆,马长礼曾住在这条胡同。

由于王八胡同说起来很难听,有人问起住什么地方,被问的人就只得说在施家胡同那边。

这条胡同中10号为民国时期的一家二等妓院。

五道街

五道街,位于大栅栏地区西南部,东北至西南走向。南起南新华街南端,北至铁树斜街、樱桃斜街、堂子街、韩家胡同的交会处。全长238米,宽10米。门牌1-21号,2-80号。此街明代称五道庙,因有五道庙得名。五道庙建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明兵部尚书王象乾曾撰文,立“交龙碑”,称此地为正阳、宣武二门之“龙脉交通车马辐辏之地”,应以庙镇之,故建五道庙。另有一种说法,此庙是明代太监为宦官魏忠贤所建,此庙今尚存。1965年将五道庙头条、二条并入,改为现名。

五道庙与几条街汇合的地方形成一个小广场,历史上曾号称“京城龙脉的起点”,是北京独有的斜街及五条街巷的交会处。

从八大胡同的位置看,五道庙位于其所有胡同的最西端,再向西就到了南新华街上。可以说这儿是八大胡同的起点也是终点,所以这儿集中了饭店、赌场、药铺等,今天还可以在其北口路西看到日本人开的药铺上的牌匾。

据老人讲,这条街因为紧靠百顺胡同、铁树斜街、韩家胡同、堂子街,所以商业兴隆。我们现在看到的老宅院基本还保持着原样。但是这儿很快就要建成一个供市民休闲的小广场了。

可是五道庙并不在这条街上,它实际上是在不远处的铁树斜街149号。

五道街25号曾为面粉业公会会址。

光绪26年《京报》、《中华日报》、《京话日报》、《刍言报》就在此办公。

五道街2号原是陕西三原会馆,38号为山西襄陵会馆。

西壁营胡同

西壁营胡同曾用名西皮条营。此条胡同,其全长125米,宽3米。东、西半壁街,过去是一条街,明代时称此街为半边街。清时叫成半壁街。因为街道一边有房一边无房,因此得名。

与东壁营胡同一样,胭脂胡同从中穿过,由此分成了两条胡同,它的东口在胭脂胡同。从“西皮条营”这个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当年的特色。

10号院据说是做臭豆腐闻名的王致和的家。相传王致和康熙年间进京赶考,科举未第,作起了豆腐生意。小院不大,也算不上气派,却透着文化的追求。其大门上的对联是“春踩碧海腾龙甲,花满天池起凤毛”,院内南房廊柱上还有对联“威凤祥麟瞻气象,浑金璞玉具精神”。

小百顺胡同

小百顺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西南部,起于百顺胡同,止于韩家胡同,南北走向,全长58米,均宽7米。它也是百顺胡同到韩家胡同最方便的捷径。小百顺胡同本身当时只有一家公开的妓院,暗娼较多。

小椿树胡同

小椿树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东南部,起于煤市街,止于元兴夹道,东西走向,南与培智胡同,北与博兴胡同平行。全长160米,均宽4.8米。

在这儿我们没有找到茶室的痕迹,但它也在“八大”这个大致范围之中,据在胡同中住了70多年的一位老人讲,这儿主要住的是大茶壶(妓院中的男侍),所以我们一并列入。

小椿树胡同3号是“武旦泰斗”阎岚秋(1882-1939)、艺名“九阵风”的故居。

这儿还是福建漳浦会馆的原址,它后来迁到了宣武门外校场二条旧门牌20号。

这条胡同的东部保存较好,西部改建较大。在胡同中部路南,现大明眼镜公司用地,曾属晨光眼镜公司,再早为内蒙人倒大烟土之地。没有谁同意或不同意就改建成了不伦不类的库房样子。

小石头胡同

小石头胡同,曾用名石头胡同后河。位于大栅栏地区中部,起于石头胡同,为一条不通行小巷。小石头胡同像是石头胡同的一个附件,先是东西走向,走后20几步后再向南拐,全长81.5米,均宽3米。

胡同中部有一家百年老妓院,后为民居。保存相当完好。

小外廊营胡同

小外廊营胡同,曾用名外廊营、小外廊营,后将西大院并入。位于大栅栏地区的中南部,起于大外廊营胡同,止于韩家胡同,东南走向,全长120米,均宽2.5米。曾有暗妓。

胭脂胡同

胭脂胡同原名胭脂巷,全长100米,宽约5米。胭脂胡同北口开在百顺胡同,南口开在两广路上。胡同呈南北方向,其中部有东壁营与西壁营从中穿过。现残存长仅有三四十米,胡同虽小,但常被列入八大胡同之中。在这几个胡同里胭脂胡同最短,但一等妓院有十多家。

此地曾有店铺制售胭脂粉,主供“八大胡同”烟花女施用,故名胭脂胡同。

明代小说《警世通言》及京剧中流传很广的王景隆(金龙)与苏三(玉堂春)的故事,有人考证就发生在胭脂胡同内的“苏家大院莳花馆”。它是一处三进四合院。其大门开在百顺胡同。

据史载这条胡同在咸丰年间就:“香车络绎不绝、妓风大炽、呼酒唤客彻夜震耳。”

燕家胡同

燕家胡同,名称来源已不可考。

燕家胡同全长257米,宽4米,共有1号到49号,约有49个院落。它北起大栅栏西街,南止石头胡同,西面石头胡同与它并行,东面则是朱茅胡同,在它的北部有一条东西方向的横街(西杨茅胡同)穿过,南部与朱茅胡同并入一处,但还是称为燕家胡同,它处于八大胡同的包围之中,其本身也有不少妓院。

1952年在24号成立了山海曲艺社,有演员24人。

榆树巷

榆树巷是陕西巷中的一条小巷,在陕西巷的东侧,长约60米,宽不过2米。原名榆树大院。

我平常走过陕西巷,只注意到陕西巷一条与二条,怎么也没有看到这条小巷,但是这天无意间走近了它。

榆树巷1号。根据《燕都丛考》和一些史料记载,清末民初的赛金花,在北京第二次重开的妓院就在此楼。此楼为民国初期的建筑,两层红砖木楼,坐东向西,每层有7间房,每间房面积有15平方米,二楼房门前是贯通全层的木雕走廊,这就是当年赛金花头牌最负盛名的南班一等妓院“怡香院”。楼下有一小院,现在朝北开院门,门框上钉有“榆树巷1号”门牌,但现在院内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十多间简陋的窝棚小屋,应是各户自建的杂物房、小厨房。小院的前面有一座老宅子原也属“怡香院”。

元兴夹道

元兴夹道,曾用名元兴堂夹道。位于大栅栏地区的中南部,起于培智胡同,止于棕树斜街,南北走向,全长60米,均宽2米。

元兴夹道是一条由棕树斜街通往培英胡同的小夹道,其中部向东有一条叫小椿树的胡同。

这条胡同主要有一个残存的“一品香浴池”的门脸,这个门脸的正面在棕树斜街上,背面在这个夹道中,

这也是我在大栅栏地区看到的惟一一个最为精致的石质门脸。

实际上这条小巷中只有两、三个门牌号。

延寿街

延寿街南起琉璃厂东街东口北侧,北起大耳胡同,南北走向。东侧由南向北与炭儿胡同、笤帚胡同、茶儿胡同、耀武胡同、三井胡同相交;西侧与百合园胡同、泰山巷、刘家胡同、佘家胡同相汇,全长360米,均宽5米。门牌1-89号,2-140号。该街形成于明代,属正西坊。街北口西侧旧有延寿寺,街以寺庙得名。寺院始建于辽代,是建制规模很大的古寺。最早,西南琉璃厂都是延寿寺的辖地。因为其地多寺空旷,辽攻北宋时破汴京,所掠获的车辇全放在延寿寺中。当时被掠的宋钦宗囚于法源寺,其后妃就囚于延寿寺。后延寿寺被毁,明朝正统年间重建,现已无存,只留有一条街名。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将花枝胡同、隆源兴夹道并入,定为现名。清代街内曾建有江苏吴县会馆、广西平乐会馆。街南口南侧有王致和南酱园。20世纪60年代,该店并厂迁走,其旧址成为延寿寺粮店。

延寿街在清末与民国的不同时期都存在过公开的妓院与暗娼,因为它不在八大胡同的区域,所以在提到八大胡同时少有提及。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