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太湖中学的创立及沿革(三)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学校还聘请第五战区三十四工作团团长、共产党员孙觉以及三十四工作团团员李文涛来校任教。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时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官卫立煌将军秘书的地下党员、赵纶士先生的长子赵荣声回乡探亲(其妻靳明女士为六邑中学教师),学校借此机会邀请他作了题为《论太平洋战争》的时事报告。他在报告中除分析了当时的世界形势之外,着力阐述了毛泽东“持久战”的主张,批驳了国民党右派散布的“亡国论”、“投降论”及某些激进分子散布的“速胜论”,大大鼓舞了全校师生的抗日斗志。在共产党员、爱国青年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的影响下,学校抗日气氛非常活跃,师生爱国热情日益高涨,不少学生投笔从戎,加入抗日队伍。曾任解放军某军政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长的蔡别文将军就是当年投笔从军的学生之一。

由于国民党政府一贯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错误政策,孙觉、李文涛等共产党员及一批进步青年的爱国行动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监视。在他们即将遭到迫害的危急时刻,赵纶士校长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掩护他们安全转移。

六邑中学向以良好的校风驰名远近。当时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物质生活极为艰苦,但学校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校园内有一块地,是李氏厅堂的旧址,后来平作菜园,园内有松、竹、梅、乌桕等杂沓而生,而竹稍多。以往,每当竹笋刚刚长出之时,就被人割去,赵校长对此深感惋惜。他作了一首诗:“草木春来长,生意已欣然。萌芽同爱惜,几日便参天。”他又特意制作一块木牌,将诗抄录其上,挂在竹木旁边;还写了《园竹说》一文,阐明爱护竹木与培养人才同出一理。赵校长这种就地取材、巧妙设譬的教育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此,折竹割笋的人悄然绝迹,竹木越长越茂盛。

校长治校有方,教师严谨执教,学生勤奋学习,因而教学质量在当时形势十分紧张、物质资料非常匮乏的情况下,仍能稳步提高。高三学生赵国廷在全国高中学生作文竞赛中荣获第一名。在当时封闭的太湖县,一个普通百姓的子弟取得这样的成绩,犹如封建时代中了状元一般,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

六邑中学优良的校风,还表现在对学生特殊的爱护上。

1942年冬,高三学生孙巍因病死亡,同班同学聂家型在校内壁报上撰文表示悼念,文中对校方诊治失时有所批评。这篇壁报恰被来校视察的教育厅督学看见,即对学校训导人员有所指责。军训教官汪铁如则认为学生在壁报上公开撰文批评校方,是越轨犯上,违犯校规,扬言要惩治撰稿者,并当众将壁报撕毁。这一粗暴无理的行为,激起高三学生的愤怒,当即宣布罢课,拥向教师宿舍,捣毁了汪的卧室,焚烧其衣被。汪铁如见此情状,几近疯狂,立即向太湖保安队请调军警来弹压。一时间,校内岗哨林立,荷枪实弹的军警虎视眈眈,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校园。为首的几名学生从后山逃走。汪铁如仍不罢休,依仗保安队的势力,逼着当时代管校务的教务主任陈我鲁召开临时校务会议,强行宣布开除聂家型、赵壁、梅景庚、刘先林、储平战、何楷模等6人。这次风潮,后来被称为“六君子事件”。

事发之时,赵纶士校长正在外地参加会议,返校途中得知此事。他在冷静地分析了事发的原因之后,考虑到既不能得罪有保安队撑腰的汪铁如,又不能让6个有志青年白白失去学习的机会,因此,他明地里同意开除6名学生,而将开除名单一直锁在抽屉里,并未上报教育厅,保留了6名学生的学籍,还于暗中示意6名学生到其他学校借读。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