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太湖中学的创立及沿革(四)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经过8年浴血奋战,付出牺牲3500万同胞的高昂贵代价的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全国人民欣喜若狂,六邑师生欣喜若狂!10月10日“双十节”,太湖城内工农商学兵各界数千人举行了“庆祝抗战胜利”的提灯游行。六邑联中师生排演的文艺节目及绘制的各种彩灯,尤其引人注目。除踩高跷、跑旱船、骑毛驴、荡秋千、舞狮子、舞龙灯、渔翁撒网、十番锣鼓等民间传统节目外,还有各种弘扬民族精神、歌颂抗日志士的新鲜灯饰,如“八仙过海”、“八锤大闹朱仙镇”、“醒狮”、“气壮山河”等。一些讽刺贪官污吏的彩灯,也在提灯游行中出现,如“雁过拔毛”、“棺材里伸出手——死要”等,观众纷纷拍手叫好。

1946年春,六邑中学师生与太湖人民同甘共苦、团结战斗8年之后,带着庆祝抗战胜利的喜悦,迁回安庆。部分太湖籍教员及两个班的初中学生并入太湖县中,留在了太湖。

四、太湖县立中学 太湖县立中学1944年春开办,校址在城内王氏宗祠。第一任校长由县长隆武功兼任,教导主任李籛求负责校内全面工作。隆武功任校长时间很短,不久即由继任县长刘干兼校长,周学文任教导主任,主管全校校务(不久升为校长)。学校设普通科与师范科,普通科学制3年(初中),师范科学制4年。两科均以含有特定意义的汉字给班级命名,普通科为:忠、孝、仁、义、格、物、致、知,师范科为敬、业、乐、群、礼、廉、智、信。后来,由于班级的不断增加,这种命名不再沿用。首届招收两个班,即普通科与师范科各一个班,均为春季开学。当年秋季又各招一个班。此后,每年招生均在秋季。

学校开办之时,正值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教唱《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抗战歌曲,以此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双十节”这一天,太湖各界数千人举行了“庆祝抗战胜利”游行灯会。太湖县中师生亦献演了许多精彩节目。

1946年春,六邑联中迁回安庆,其辛家冲分部二、三年级各留一个班并入太湖县中。其中三年级的学生,比县中三年级学生早半年入学,因而成为县中的首届毕业生。

六邑中学迁走后,姜家岭及辛家冲两处校舍全部空出,县中借此机会将普通与师范科分设两地。普通科由城内王氏宗祠迁至姜家岭,校长王甸平,教导主任李敬和。师范科迁至辛家冲,独立成校,名为“太湖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校长周祖舜,教导主任朱丝纶。这年秋季,县中在姜家岭招收新生两个班,简易师范在辛家冲招收一个班。

1947年8月,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逼近太湖县城。县中开学才一个星期,即宣布疏散。9月29日(农历8月15日),刘邓大军进驻太湖县城,太湖县民主政府随之建立。

1948年春,国民党军队卷土重来,县民主政府撤离,国民党县政府重新控制县城。由于害怕解放军及地方游击队的袭击,原来设在城外的机关、学校、统统迁入城内。设在姜家岭的县中以及设在辛家冲的简易师范学校乃合二为一,迁回城内,仍称为太湖县立中学,校长周学文,教导主任朱丝纶。校舍以圣公会为主体,征用附近的吕氏祠、李氏祠、王氏祠、雷氏祠作为辅助用房。此时,太湖县中的规模比原来扩大,有普通科一、二、三年级各两个班,简师科二、三、四年级各一个班,师生员工500余人。此外,在今姑塘乡境内的黑漆门楼设一分部,招收初一、初二各一个班,学生100人,辛先制任分部主任。

由于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县政府、县党部对县中学生的思想严加控制,强迫学生集体加入三青团,不许有任何进步思想抬头。少数家住山区的学生,寒暑假回家时,亲眼目睹解放军、游击队帮助农民建立农会,打击土豪劣绅,爱护老百姓,扶持贫雇农等情形,回校后在学生中有所宣传,即遭到校方监视。这些学生为躲避迫害,只得逃离学校,有的回家“隐居”,有的参加了游击队。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