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太湖中学的创立及沿革(五)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1949年2月,解放大军阔步南进,国民党政权即将覆灭,县政府官员作鸟兽散,城内一片慌乱。此时,县中不能继续在城内开学,只得在新仓镇租赁一些民房,准备让一部分尚未逃散的学生临时上课。由于到校的学生极少,此事只得作罢。

3月22日,太湖县城第二次获得解放。当天夜间,中共安庆地委、专员公署、军分区以及中共太湖县委、县政府进驻城内,太湖县中的校舍被占用。

当时任安庆专员公署文教科长的何鹏,曾计划将白沙中学与太湖县中合并,改名安徽公立太湖中学,并指派张子岐将白沙中学的图书、仪器、教具搬至县城,且贴了开学布告,校长署名何仲衡(何鹏的别名)。由于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已抵达长江北岸,即将发起渡江战役。新生的人民政权急需干部,何鹏被委以安徽省公学第三分校校长之职,在姜家岭广招学员,进行短期培训。原太湖县中的大部分师生及其他知识青年积极报名参加“安公”学习,拟议中合并的“公立太湖中学”没有招生,计划未能实现。

4月下旬,大军渡江之后,“安公”学习告一段落。

5月份,县中简师科的“乐”、“群”两班学生在姜家岭复课。6月底,“乐”班学生举行了毕业典礼,学生待后分配;“群”班学生则解散回乡。从此,太湖县立中学完成其历史使命,办学转入新的历史阶段。 五、皖北区安庆第二中学和安徽省太湖中学

1949年7月,安庆地委和行署,为恢复遭受旧政权破坏的中等教育,决定举办安庆地区中学教师暑期研究班,着手筹备各校的复课工作。参加研究班的人员,是由各县选派的,结业后回各县工作。根据当时办学的需要,决定在桐城、太湖各设一所完全中学,在太湖设立的学校命名为“皖北区安庆第二中学”,以取代1949以前的太湖县立中学。校长由太湖县副县长朱涤华兼任,第一副校长唐鸣柯,第二副校长张炳文,教导主任熊才炎。教职员基本上是从暑期教师研究班分配来的,学生则从太湖、宿松、望江、潜山、怀宁等县招收原在校各年级中学生及当年太湖的高小毕业生,经考试后,按成绩编班上课。校址设在姜家岭。另外,为照顾太湖城内走读的学生,借用城内王氏祠堂(后来用作法院)设立初中分部,分部主任王法亮。当时高中3个班,学生128人,初中2个班,学生76人,教职员工共26人。

1950年春,唐、张两位副校长先后调离,刘其煦继任副校长,主持全校工作。秋,学校奉命改名为“皖北区太湖中学”。1952年定名为“安徽省太湖中学”。刘其煦校长(作词)与音乐教师董子平(作曲)为太湖中学谱写了校歌,其歌词是:

壮丽的山河,环绕太湖中学。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我们看到了光明,

在新中国的摇篮里,我们发展着身心。

学习要理论实践结合,学习要全心全意为人民。

进步思想,科学知识,健全体魄,三者俱备。

做建设的骨干,做革命的先锋!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我们看到了光明,

在新中国的摇篮里,我们发展着身心。

啊,壮丽的山河,环绕着太湖中学。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