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八公山历史(一)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八公山是一座历史名山。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八公山扮演了十分醒目的角色,留下了鲜明的历史刻痕。早在新石器时代,八公山下便有人类生息、繁衍,留下了最早的人类社会遗迹。舜帝南巡,在此教人稼穑;大禹治水,在此鞭劈硖石,三过家门而不入。夏商之际,淮夷人在此崛起,与夏商王朝所代表的中原文明经历了长达千余年的对话,在对话中融合。春秋战国时期,州来子国、下蔡侯国以及楚国先后在此为都,八公山成为天然屏障。

汉王朝一统天下之后,建淮南国,淮南王刘安礼贤下士,江淮间名士纷纷来到淮南王麾下。他们谈古论今,畅叙汉初由乱而治的文治武功,总结了汉初治国理念,编纂而成千古奇书《淮南子》;刘安与门客经常在八公山上吟诗属对,创作了许多不朽名篇;刘安好道而钟情于黄白之术,与苏非、李尚、田由、毛被、晋昌、雷被、伍被、左吴等“八公”在山上制卤炼丹,于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偶成豆腐,创制了千古美食。八公山也因此得名。西汉初年,两代淮南王刘长与刘安虽然最终均因“谋反”而遭厄运,但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历史故事传唱千古,八公山因此而名扬四海,淮南注定要在汉初的历史天空辉煌一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袁术据寿春而称帝,曹操兴兵讨伐,袁术与董卓旧将吕布合纵联横,终究难逃覆亡的命运。八公山又一次见证了历史的血雨腥风。

东晋时期,天下纷争,北方少数民族起兵南侵,北人南迁,江淮间侨置大量郡县。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兴兵南下,纠集八十万之众,号称百万,进逼寿阳。谢玄、谢石率领东晋八万精兵驻守八公山,与前秦对峙。经过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前秦兵溃将逃,苻坚身中流矢而病亡,前秦因此国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名垂青史,“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将八公山之名历代传唱,经久不衰。

盛唐的大一统,八公山一派承平气象。随着盛唐的没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干戈再起,纷争不息。北方的后周与南方的南唐,围绕寿州城的争夺,又一次在八公山下展开较量。后周显德二年十二月,世宗柴荣兵伐南唐。次年正月,乘胜围困南唐重镇寿州。南唐刘仁赡坚守州城,后周久困寿州。周世宗两度亲征,在八公山下扎营。南唐援兵于八公山修筑连珠寨为阵地,与后周对峙。显德四年,周世宗派遣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进攻连珠寨,大破南唐,寿州城终因久困而告破。

南宋时期,淮河流域成为宋金对峙的前沿,宋、金围绕寿州的争夺从未停息。八公山下战火熊熊。宋高宗绍兴元年至三十二年,以及宁宗、理宗、度宗、恭宗时期,宋与金、元的战争多次在八公山下展开。皆因八公山扼控寿、颍二州以及淮、淝二水,为淮河流域一处重要屏障。北伐者得之,开封、洛阳扬鞭可及;南征者得之,则饮马已近长江。

元代定都于大都(北京),为畅通天下漕运,修复京杭大运河。寿州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日渐式微,八公山麓的战火硝烟趋于平息。朱明王朝定都南京后,建中都城,凤阳设府,沿淮尽皆朱明皇帝的故土,为南直隶所辖。有明一代,沿淮相对承平,八公山下,兵革不兴,生产力水平得到恢复和发展。寿州城一时百业俱兴,八公山草木为之繁盛。万富其人,首次载着中国人的飞天之梦,身负巨型烟花,伴着一声巨响,在腾飞于咫尺之后,壮烈粉身。人们或称其为狂,或笑其为愚。史书中,万富实为中国飞天梦之第一人。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淮上革命军一举光复寿州。拉开了近代八公山战事的序幕。淮上革命军分兵三路抗击清军。民国二年,倪嗣冲奉袁世凯所命率部由颍州进攻寿州,淮上革命军在八公山与倪嗣冲激战十余日,终因寡不敌众而败退合肥。淮上军浴血奋战,八公山初次见证了近代战争的惨烈。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民奋起抗战。1938年6月3日,日本侵略军在突破上窑山中国军队的防线后侵入淮南矿区,继而入侵寿县。中国军人节节抗击,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激战。日本侵略军把战火燃烧在八公山麓,带着硝烟的炮弹无情地削去了八公山上茂盛的草木,留下累累弹坑;几多热血男儿倒卧在八公山麓,英魂长存。八公山鄙视侵略者所强加的现代战争,傲然挺立,并且见证了侵略者的灰飞烟灭。

八公山见证了现代淮南的崛起。当谢家荣等一行踏上八公山,惊喜地捧起了纺锤虫化石,当钻机在她脚下钻出第一口探井,当第一座井架在她面前竖立,当第一架天轮开始飞转,她所看守了数千年的宝藏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于是,淮南煤田神秘的面纱被揭起。摆脱了战争创伤的摧残,八公山展开笑颜。新中国的建立,八公山下,一座座现代矿井拔地而起,一座崭新的能源城如同八公山的骄子,载着她数千年的积淀与荣耀,傲然地屹立于淮水之滨。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