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八公山历史(三)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四)

八公山是一座生态名山。八公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可用“林密、石奇、泉古、水秀”八个字来概括。这里有面积达10余平方公里的天然次生林,植被保护良好,乔木高大,树种繁多,山林茂密。由于流水剥蚀、溶蚀、风化作用,裸露的石灰岩体流纹深刻,造型生动,似微缩“锦绣河山”,呈“石林”状排列,绵延数平方公里,十分壮美。

历史上的八公山,林木离离,芳草萋萋,珍禽啾啾,异兽啸啸。淮夷人在此渔猎稼穑,蔡楚君王在此张弓弋猎。淮南王刘安修筑行馆,在密林幽泉之间寻章索句,与江淮才俊纵论治国之策。遍布于八公山间的汨汨清泉,滋育着原始植被,淮南王以此修炼丹药,创制豆腐琼浆。八公山所产青樌、红樌,向来有名。据李兆洛嘉庆《凤台县志》所载:“青樌,色青黑,坚致类海楠;红樌,红泽,皆他处所无。”由于八公山方圆不过百余平方公里,自然生态相对脆弱,到了晋代,原始植被在历次的争战中已经破坏殆尽。《晋书》记载道:“八公山草木皆如人形”。前秦王苻坚在与东晋兵交战前,看到晋军旌旗严整,连八公山上草木也当作晋军,在风声鹤唳中,苻坚望而生畏。

历经兵燹之后,八公山次生植被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复苏。到了清代,八公山次生植被中,经济林木已占有相当比重,桃,李、柿、枣、杏、石榴等遍布。清中期,寿州孙氏在八公山中建青琅玕馆,为私家园林。青琅玕馆不断扩大规模,由白鹗山下迤逦而南,林密泉幽,枫丹露白,精致的馆舍点缀其中,分别由上、中、下三部分,俗称孙家花园。由于青琅玕馆的存在,有效地保护了山林植被。此后,八公山又经历数次战火的洗礼,其他山头受到比较严重破坏,但孙家花园一带依然保留了较为完好的次生植被。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课题,八公山生态建设成为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的总体思路指导下,八公山森林公园的建设被列上日程。南塘盆地,孙家花园一带,向来植被状况良好,是八公山森林公园建设的重要依托。1987年,省人民政府确定八公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围绕南塘湖景区的绿化与美化,淮南市率先开始了森林公园的建设步伐。经过多年努力,南塘盆地郁郁葱葱,自然生态得到极大改观,在建设八公山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中,森林公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孙家花园一带,由于保护较好,以麻栎、栓皮栎等高大乔木为主的次生植被浓荫覆盖,生物多样化程度较高,经过进一步保护和建设,八公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获准建立。各项保护措施进一步到位,为八公山的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

与此同时,卧龙山景区建设了卧龙山森林公园,公园围绕卧龙湖展布,大大改善了八公山南麓的生态条件。凤台县利用茅仙洞景区为依托,建成茅仙洞景区森林公园,由三峰山到硖石古寺,沿淮右岸自然生态得到优化。寿县则依托古城大做绿色文章,四顶山景区于1992年建成省级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拱卫着古城,古城作为重要载体,为森林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每当阳春三月,八公山上,草长莺飞,梨花似雪,桃花如霞,蔚为大观。金秋时节,硕果累累,百里飘香。四周连片的黄连木林,叶红似火,可与“香山红叶,岳麓红枫”媲美。以侧柏为主的针叶林,一年四季常青常绿。历史上,八公山是一座生态名山,这一生态名山的风采正在得到恢复,并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