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安徽当涂党史概述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当涂地处长江下游平原东岸,域接苏皖,周连三市五县;东毗溧水、高淳,南达宣城、芜湖,西隔大江与和县相望,北抵马鞍山、江宁。宁芜铁路、205国道穿越其境,物产富饶,交通便利;六朝以来,素以水甘鱼肥、山青水秀而盛名江左。

当涂古称丹阳、于湖、姑孰;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移当涂治姑孰;太平兴国年间,宋设太平州于此;明设太平府,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清代因之;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8月,改设当涂市区为当涂市;1950年5月,因重划行政,撤市归属当涂县,属宣城地区;1983年7月,划归马鞍山市。

当涂人民勤劳而勇敢。从目前已知的材料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块热土上生产、生活着;世代相接的先民们用他们那一双勤劳双手围湖造田、垦荒兴农,默默地改造着这片河山;尤其是新民主义革命斗争以来,当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自由、争解放、改山河、建家园,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颂歌,为当涂的历史增添了辉煌的一页。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当涂的青年知识分子首先行动起来,他们举行游行示威、抵制日货,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当涂人民第一次把他们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联;“五四”运动后,进步青年以省立第八师范学校为中心,不断吸收新思想、新思潮;与此同时,《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也传入当涂。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思潮和马列主义在当涂的传播使当涂县人民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为当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人民掀起了反帝斗争的热潮,当涂旅外的学生和知识界进步人士同上海人民同呼吸、共患难,成立了“当涂县沪案后援会”,当涂的反帝斗争如火如荼。1927年初,北伐军进军当涂,当涂人民夹道欢迎,支援北伐,帮助北伐军打垮了盘踞在当涂的北洋军阀部队。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当涂各界又成立了“抗日救国联合会”,开展募捐活动,支援流亡的东北同胞,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这些斗争又进一步唤醒了当涂人民的革命觉悟,为当涂以后的民主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神州大地狼烟四起,烽火连天,由于日军侵华蓄谋已久,加之国民党当局的腐败,国军一溃千里;同年12月9日,当涂沦陷;以张四郎为首的一小撮民族败类,卖国求荣,为虎作伥,当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日寇的殖民统治下,当涂的一些热血青年、进步乡绅在邵时安、朱昌鲁、刘一鸿等人的带领下,自发组织抗日团体和抗日武装,奋起反抗日伪统治;邵时安、朱昌鲁等人在大官圩建立了“当芜青年抗日救亡团”与刘一鸿等人在采石、坝头一带建立的“抗日自卫队”,一南一此,遥相呼应,威胁着日伪在当涂的统治。

1938年4月后,新四军先遣支队、二支队在粟裕、张鼎丞、彭冲等同志率领下,立马横山、驰骋水乡,开辟当涂敌后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进驻当涂后,一方面在军事上不断打击日伪,先后取得了小丹阳之战、官陡门之战和博望之战等一系列军事大捷,鼓舞了当涂人民的抗日斗志;另一方面,正确地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积极地同当涂地区的民众抗日团体、组织联系,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方针,广泛发动人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团结开明绅士,打击不法地主、锄奸除暴。

在新四军二支队广大官兵的努力下,当涂人民的革命觉悟进一步提高,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一批进步的热血男儿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朱昌鲁、邵时安、刘一鸿等人所建立了抗日武装团体正式加入新四军;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商抗会等抗日群众组织相继成立。在此基础上,1938年8月,中共当(涂)芜(湖)县委在大官圩的马家桥(今马桥)成立,这是当涂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县级党组织;接着,庄村湾、濮塘等当涂县内较早的几个党支部亦纷纷建立,自此,当涂人民开始了有组织、有步骤、有目的的抗日斗争。

1940年7、8月间,新四军二支队在当涂人民的支持下,粉碎了封建刀会势力和国民党顽固派联手制造的“横山事件”;但是,同年9月,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再次制造了反共的“金宝圩——大官圩事件”,当涂的抗日斗争再度受挫;然而,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在党的领导下,1941年春,中共江当溧县工委成立,横山地区的抗日斗争与苏南地区的抗日斗争连成一片;同年9月,在皖南特委的指导下,中共宣当芜工委成立,山乡水网间,抗日烽火再度燃起;1943年后,在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和中共宣当县委的领导下,新四军同当涂的抗日地方武装紧密配合,主动向日伪出击,不断扩大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打击了日伪的殖民统治。

抗战胜利后,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新四军北撤,在中共巢芜中心县委的领导下,一批奉命留下来的党员、干部秘密联络,继续发动人民同国民党进行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领导人民开展抗丁、抗粮、抗捐斗争。1947年冬,以彭醒梦为首的中共芜当宣工委在江北无为成立;接着,以孙刚为首的中共芜当宣工委成立。淮海战役结束后,为了配合大军渡江,根据沿江工委和皖西四地委共同研究将中共芜当宣工委与江南的芜当宣工委统一起来,新的中共芜当宣工委成立后,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地下游击武装,广泛发动当涂人民开展反蒋斗争,争取敌方军政人员,控制乡保政权和地方武装,收集和传递军事情报,有力地配合了大军南渡,1949年4月24日,当涂人民终于迎来了南渡的大军,千年古县终获解放!

从“五四”斗争的声援,到人民解放军30军88师262团接管当涂,当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斗,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这一片锦锈山河的自由与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肝胆照青山,鲜血染姑溪,他们的英名将永载史册!

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百业俱兴。当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历经剿匪反霸、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三反”、“五反”,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在此基础上,又成功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党在过渡时期所赋予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转变。

“八大”以后,中共当涂县委迅速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带领全县人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与天斗、与地斗、志抓经济、发展生产力,当涂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条战线欣欣向荣。

然而,前进的道路总是曲折的。1958年后,当涂的经济建设受“共产风”、“浮夸风”等错误路线的干扰,社会生产一度受挫;尤其是十年“文革”时期,在“打”、“砸”、“抢”逆流的冲击下,当涂的各项社会事业均没有得到应该达到的发展水平和进度,但是,从1958年到“文革”结束的二十多年间,由于党的先锋模范作用,也由于当涂人民的勤奋努力,更由于有一批敢于坚持真理的党员干部的奋斗,当涂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1976年,“文革”结束后,中共当涂县委迅速带领全县人民进行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历届县委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进行拨乱反正,认真落实党的一系列政策,抓经济,促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日趋繁荣。

进入八十年代后,当涂县委正确地贯彻了党中央所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广大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县办工业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进而,又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创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青山碧水间,奏起了一曲曲改革颂歌;皖江之滨,崛起了一座座乡镇企业。在乡镇企业的带动下,当涂的工业、农业、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全面发展,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千年古县成为八百里皖江上一颗璀灿的明珠!

拥有辉煌的历史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但是,追求未来,必须要牢记历史!

二十世纪的当涂历史是一部当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争自由、争解放、建家园,振兴当涂的辉煌历史!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当涂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的创业史永远值得我们借鉴,永远值得我们后继者的发扬光大!

光阴催促着我们去奋斗,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在新一届县委的领导下,当涂正在进行着一系列体制改革,正在进行着一场生产革命和经济革命,我们坚信有县委的正确领导,有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有64万当涂人民的勤劳,二十一世纪的当涂将会更加辉煌!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