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文史:山中琐谈(二)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龙女献泉
东崖峰顶上原有一座东崖禅寺,寺后有古老的地藏殿,瓌材棼栋,金碧辉煌,乃×为祭祀地藏,纪念其苦修于东崖而建。殿侧峭壁上有地藏洞(又名堆云洞),是地藏初至九华山时的栖身之所。在峰的西麓有一山泉,名为“龙女泉”。相传龙女泉是龙女奉献给地藏的甘泉。
地藏栖身岩洞,每日需到涧底汲水,攀藤附葛,陡峭难行,很不方便,但志在苦修的地藏对此毫不介意。
金地藏在洞内不忘禅修,他外出也是不忘禅修的。日晴风暖的一天,他到峰的西麓,端坐在岩石上静修入定。忽有一条蛇咬了他,但他纹丝不动,依然端坐如钟。俄有一美貌女子出现在地藏面前,向他施礼道歉,说:“适才小儿无礼,乃吾管教不严,愿奉献清泉,以赎罪愆。”並指岩下即可得泉。言罢那女子复施大礼,眨眼便沓无踪影。地藏遂以锡杖轻轻拨动岩边砂砾石块,果然泉水喷涌。原来这女子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无量诸天大龙王”中的一位龙王之女。这就是“龙女献泉”的神话故事,被列为“地藏圣迹”之一。
九华山的山峰,渊泉与“龙”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山有龙头峰、青龙背、龙珠石、龙头岩,全山则为“九条龙脉”;水有白龙潭、游龙涧、龙潭池、恶龙池等,多半取其象征吉祥之意。弘一法师还将“龙女献泉”佛教故事,绘成“龙女献泉图”。画中地藏危襟端坐,旁有一个头梳高髻、身着古装,俊秀而又庄重的女子,手捧水盂向地藏奉献泉水的场面。它是佛教文物中的艺术珍品。
龙女泉,清冽甘美,瀹茶尤佳。古人曾咏龙女泉道:
栖托先依水,泉从龙女开。空明飞镜下,皎洁弄珠来。
洗茗寒香出,烧铛活人催。素磁方外话,斟酌胜春醅。
舒姑听琴
九华山舒溪,又名舒姑溪,溪上有上雪潭、下雪潭和璎珞潭,总称为舒姑潭。潭和舒溪皆因“舒姑听琴”传说故事而得名。故事出自南朝萧梁时的学者、文学家刘孝标的笔下。其著作有《山栖志》、《注
相传东晋时,九华山有一姓舒的樵夫,“诗礼传家”,长于音乐,虽家境贫寒,以耕樵为生,却经常以琴歌自娱,其女舒姑亦谙于音乐。舒父经常带女儿舒始沿溪涧入山采樵。溪水潺湲,琮琤有声,林间鸟鸣嘤嘤,千喉婉啭,溪上的上雪潭、下雪潭掀起千层雪浪,击奏出鼓乐声;璎珞潭的浪花,如珠玑旋转,声响似佩玉鸣鸾;灌木丛中传来丁丁斤斧樵木声,在山谷回荡,舒姑沉醉在这大自然的乐曲之中。
潭上松荫下的岩石,是舒姑经常休憩的地方。一日傍晚,舒姑砍柴归来,在此流连。夕阳西下,其父催促回家,千呼万唤,她仍缄默不语,呆坐潭边不动。其父无可奈何,转回家门,叫妻子来劝女儿回家。谁知夫妻俩赶到潭边,女儿舒姑已经不在,漫山遍野连日寻找,毫无踪影。夫妻俩携琴来到潭边,演奏舒姑所喜爱的古曲,一曲未终,雪潭深处跃出一尾红色鲤鱼,昂首而上,旋低头而下,往复数次,似向舒家夫妻频频叩首,尔后缓缓游到舒母跟前,若有所思,又似为琴音所感,依依不舍。舒姑父母及陪同前来的亲友,认定这尾红鲤鱼是舒姑成仙后所变,从此舒姑化鲤听琴的奇异故事,传播四方。
这个传说故事经刘孝标文笔润色,更加动人,不胫而走,吸引着许多人到舒姑潭寻奇览胜。清代文人、青阳县训导兼教谕周山门视舒姑为知音,携家传的“响雪”古琴,徒步入山,来到潭边,对一泓清波援琴演奏,並自撰长歌,一唱三叹。他认为舒姑高洁风雅,是月魄,是水晶窟里的嫦娥,是洛神,是天妃,是天上水星变化的仙女,舒始已化作清泉,其水清媚山川,其操洁如冰心。她化作泉源活水,使“三潭”联成一潭,源远流长,音响悦耳,千古不绝,可谓“舒姑不死”。
舒姑失踪,是自沉渊潭,还是遇虎狼吞噬,是无法稽考的。这个优美的传说,使九华山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舒潭印月”则成九华山十大胜景之一。潭上古木荫浓,潭边芳草萋萋,潭内波涛涌出明月,风光十分秀丽、迷人。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九华文史:山中琐谈(一)
- 下一篇:安徽名人—清代书法家、篆刻家,怀宁人邓石如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