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固镇濠城垓下历史沿革(三)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东汉洨县人陈忠(?-125),字伯始,陈宠之子,史称良吏,《后汉书》有传。永初年间(107-113),陈忠入司徒府,后任庭尉属官,又经司徒刘恺荐为断狱的尚书。陈忠继承父志,删除比《甫刑》苛刻的条文,将当朝法律修订为23条的《决事比》,奏准施行后消除了论罪无据的弊端。陈忠又经御批废除了蚕室刑、解除贪官污吏三代不得为官的禁令、从轻处罚误伤人命的神经失常者。陈忠认为:“大臣重禄不极谏,小臣畏罪不敢言,下情不上达,此患之大者。”安帝亲理朝政后,陈忠数次举荐隐逸直道之士,劝谏其广开直言之路,均被采纳。如沛国有道之士施延经他举荐被任命为侍中,后升至太尉。陈忠后来转任仆射、尚书令,延光三年(124)又任京畿地区的高级行政督察官司隶校尉。由于宠臣十分害怕,陈忠于次年出任太守,但又留任尚书令。

东汉洨县县长许慎(约58-约147)字叔重,汝南郡召陵县(今河南省鄢城县)人,为古代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后汉书》有传。许慎少从经学家贾逵(贾谊九世孙),博学经籍,被誉为“五经无双许叔重”,更受后来的经学家、文学家马融推敬。许慎初由郡功曹举孝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升任交县县长(世称“许洨长”),后任太尉南祭酒。许慎倾注了半世心血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始撰于永元八年(公元96),成稿于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向安帝进献于建光元年(公元121)。这部文字学专著依据《史籀篇》、《仓颉篇》等经书,广泛征引了秦汉时期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且以“六书”为训诂,按偏旁分54个部类共收字10516个(含古籀异体字1163个),是我国汉语言学历史上惊天动地的不朽名著,堪称一部划时代的字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字典之先河”。因而历代学者纷纷研究《说文》,以致成为专门学问,至清代中叶研究者更多,其中以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最为精湛。如果没有这部经典性的语文工具书,我们今天将无法认识秦汉时代的篆书,更无法辨认商代的甲骨文和商周时代的钟鼎文。所以,不仅《说文》以其独特的价值和崇高的地位,成为名垂千古的汉字专著,而且作者许慎也因其作出的巨大贡献,成为后人无比敬仰的伟大学者。为此,旧时文武官员经过许慎原籍的墓与祠时,均须下轿、下马,拜读其碑文。

濠 城

南北朝时期,刘宋永初元年(420年),洨县被废,其原辖域划属阳平郡阳平县(治今谷阳城);齐、北魏(阳平改谷阳)、梁时因之;东魏时属谷阳郡连城县。据《北魏书·地形志》:“谷阳连城县有《濠城寰宇记》”,说明作为交国都城、交县县城的交城,已由于谐音演变为濠城,其时间当在北魏(386-534年)后半期的五六十年间。濠城在北齐、陈、北周时属谷阳郡高昌县(治今谷阳城)。

隋朝时洨县故地属彭城郡谷阳县;唐朝时先后属泗州虹县(初治今固镇县仁和集,后迁今泗县);北宋时期属宿州,先归虹县,后归灵璧县;南宋、金对峙时期属金国南京路(治今河南开封市)宿州灵璧县,民国时期先后属安徽省的淮泗道、第六专区、第四专区灵璧县,皖北行署的宿县专区五河县。

新中国成立后,濠城初属宿县专区(后改地区)五河县;1965年7月1日起划属新设置的固镇县(1983年7月改属蚌埠市),其间区、乡、镇、公社建置多变,1992年3月改设垓下乡,次年复改濠城乡,1999年1月改置濠城镇。濠城镇东与五河县搭界,北隔沱河与灵璧县相望,东北与泗县为近邻,是四个县结合部,陆水交通发达的商贸重镇和物资集散中心。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