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公认的文化巨星胡适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绩溪,古名华阳镇,唐大历元年(766年)置县, 隶属歙州。因境内的龙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回转屈曲并流,“离而复合, 有如绩焉”, 故而谓之绩溪。 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绩溪一直为徽州辖县,是徽州重要的组成部分。1987年黄山市成立后,它改属宣城地区管辖。绩溪现在虽不隶属黄山市,然而历史的文化脉络不会因行政区划的变更而中断,故而,谈徽州文化不能不说到与徽州有深厚历史渊源的绩溪;谈徽州历史上的名人,不能不说到绩溪的胡适。
胡适(1891年-1962年),初名嗣 ,学名洪驿, 字适之。绩溪县上庄村人。胡适出身于官宦兼茶商之家,父亲胡传曾经担任过台湾的知州和统领。现存于绩溪上庄的胡适故居结构严谨、精致典雅,为胡适二哥绍之经手主造,三开间,前后进故居围有院墙,楼在院中,坐北朝南,通转式结构,前进是正厅,东西两间卧室各是厢房。大厅前和正厅上各悬挂着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胡适故居”直、横两块金字牌、 匾。 正厅当中挂有胡适画像。1904年,胡适从故乡前往上海求学,先后就读于梅溪学堂和中国公学,接触了严复翻译的英国赫胥黎的《天演论》。1910年往北京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留学,在康奈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习政治、经济,兼治文学、哲学。1914年获文学士学位后,又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就学于哲学家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这一段求学生涯对胡适影响甚大。他回忆说:“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先生。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结论的假设,教我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
1917年,胡适毕业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主讲中国哲学史。其时,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锐意改革,集中了一批从日本、欧美留学回来的新派知识分子。他们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倡导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胡适是这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是年1月,他尚在美国时, 就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被诩为文学革命“首举义旗的先锋”。1918年他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李大钊等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在“五四”文学革命前后,他创作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终身大事》为第一个白话散文剧本,“文学革命”的口号是胡适最先提出来的。他还最先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另外,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与整理方面,在中国古典小说的考证及古史研究方面,胡适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一生除获得一个正牌博士外,还获荣誉博士学位多达35个,这是中外罕见的。毛泽东同志1936年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过:“《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由此可见,胡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1954、1955年间,国内学术界从文学、史学、哲学、教育等诸方面,对胡适的资产阶级唯心论,以及他的反共政治立场进行了批判。其在文化学术界的贡献也被一笔抹杀,或避而不谈,或语焉不详。现在,历史给予了胡适公正的评价。
胡适是一位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教育的新派知识分子。其思想是反时代潮流的,并奋笔疾书批判礼教,批判孝道,批判节烈观。而其婚姻上却是遵循封建礼教的。胡适幼时由母亲作主,与旌德县江村人江冬秀订婚。1917年,其母因儿子年龄已大,怕婚姻有变,特假病急电召回在美国留学的胡适。胡适于这年冬返回绩溪县上庄村,当他得知事实真相后,未作任何反抗,遵循母命与江冬秀完婚,只是作了一副婚联“三十晚上大月亮,二十八岁老新郎”。其时在公历12月30日,农历正逢月半圆月之际。当时通行早婚,男女婚嫁多在20岁以内,而胡适时年已28岁,遂作此联自嘲。真可谓“提倡新文化的闯将,维护旧礼教的楷模”。胡适与江冬秀结婚时所睡的“月宫床”今尚陈列在胡适故居的西边卧室内。
胡适就是这样一位充满矛盾的人。1919年他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宣扬杜威的点滴改良的实用主义思想,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主张。1920、1921年间,他进一步指责《新青年》对苏维埃俄国的介绍。在受到李大钊、陈独秀的批评和抵制后,脱离《新青年》阵营,并从此改变了他原想20年不谈政治的态度。在1925年五卅运动中宣扬“读书救国”,要求青年“独坐在图书馆里”,“救出你自己”,终于从新文化运动中分离出去。然而,1929年他发起了人权问题的讨论,大胆批评国民党的“党治”、“人治”,呼吁“法治”,一度引起国民党政府的不满。1933年初,曾参加宋庆龄、蔡元培主持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北平分盟主席,但旋即撰文强调维护政府权力,指责民权保障同盟,被同盟除名。抗战期间,曾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为抗日四处借款,巡回演说,终因劳累过度,致使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当时日益高涨的民主运动中,成为进步青年学生的对立面。1946年参加国民党政府召开的所谓“国民大会”,并担任“大会主席”,为国民党政府效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胡适离开大陆去美国,支持雷震等人在台湾办《自由中国》,一方面反共,同时也反对台湾当局对言论自由的压迫。1957年,出任台湾当局驻联合国“代表”。1958年,返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但他到死也未加入国民党。
胡适是个极其复杂的人物。“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这幅对联本是胡适作了送给钱君陶先生的,如今由钱先生写了还给故居,真是太合适了。
胡适的错误已成为历史陈迹,可供后人鉴戒;胡适的学术成就,已融入民族文化遗产,价值不灭。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程宗玉敢叫日月同辉映
- 下一篇:安徽名人—历史上的现代徽州名人大全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