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历史上的古代徽州名人大全之七(宋)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陈翥(982~1061)字凤翔,号虚斋,别称闭户先生。出生于世宦之家。14岁入庠,不惑之年,“盾破功名”,将自家数百亩山地用作泡桐的生产和研究,写成中国和世界上最早论述泡桐的专著《桐谱》,对泡桐的种类、习性、种植、采伐、用途等都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著作甚多,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儒、释、道、农、医、卜算,计26部、182卷。曾纂修《陈氏宗谱》。现仅有《桐谱》传世。

  包拯(999~1062)字希仁。宋庐州合肥(今合肥市)人。天圣间举进士,历任大理监事,建昌知县,转和州税监、天长知县、端州知州。迁殿中丞、监察御史。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嘉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杜绝吏奸,不畏权贵。其事迹为旧小说和戏曲取为题材,流传日广,被作为“清官”形象,为历代民众所称颂。遗著有《包孝肃奏议》。中华书局于1963年出版了《包拯集》。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让子。少时应进士不第,以叔询荫调河南主簿。与钱惟寅、欧阳修为忘年交。历任德光、建德、襄城县令,监湖州税。召试赐进士出身,改太常博士,补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预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所作诗歌深远古淡,间出奇巧,对宋代诗风转变影响极大。著有《宛陵集》60卷、《唐载记》26卷、《毛诗小传》20卷、《孙子注》13篇、《续金针诗格》等。

  高太后(1032~1092)乳名滔滔,即宣仁太后。宋英宗皇后,神宗生母,高琼曾孙女,高遵惠之女。其弟高士林,涉猎经史,颇有才干,长期任内殿崇班,英宗欲提拔之,拒。神宗继位,念其舅家皆勋臣名半,欲为其营建府第,高亦不许,神宗多次劝说,始允赐高家一远离望春门外空地,而一切费用全由其付给。哲宗9岁继位,高以太皇太后名义听政,任用司马光,文彦博为相,废除王安石新法,割安缰、葭芦、浮图、米脂四寨给四夏。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宋宁熙二年(1069)举进士,历南康长恒尉、泗州录事参军、御史检法至朝奉郎。元符三年(1100)辞官还乡,先后稳居春秋山、龙眠山等地,号龙眠居士。好古博学,长于诗,工书法,尤擅长绘画。其画法受顾恺之影响,又师法于吴道子,所创“扫去粉黛,淡毫轻墨”的白描画法对后世影响极大。亦善画山水,间有花鸟杂画之作。南宋机师古、元代赵孟、张渥、至明、清的仇英、丁云鹏、陈老莲、肃云从等著名画家,无不祖述其白描画法。主要作品有《西园雅集图》、《罗汉图》、《揭钵图卷》、《五百应真图》、《考经图卷》、《五马图》、《龙眠山庄图》等。

  方腊(?~1121)旧名朕。出身贫苦,以种田和箍桶为业,曾到浙江青溪县(今淳安)帮工。因不堪花石纲之扰,利用明教组织发动饥民“仗义而行”。宋宣和二年(1120)秋,在浙江青溪漆园(今淳安叶家村洞源)中誓师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建立农民政权。同年十一月下旬在青溪、息坑全歼两浙都督蔡遵、颜坦所部5000余人。十二月三日集中2万人马攻克睦州,旋又连克歙县、休宁、杭州。半年内攻占6州52县。宋王朝派童贯率15万军队镇压,义军因兵力分散、又因洪载等人叛变,接连失利,杭州、青溪相继失守,后退守帮源洞。三年四月下旬,宋军攻入帮源,因叛徒告密,方腊等义军将领被俘,八月在汴京就义。余部在吕师襄等人领导下转战温州、台州等地,直至次年秋。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号紫微。世称东莱先生。宋寿州(今属寿县)人。吕好问之子。初授承务郎。宋元符(1098~1100)中任洛阳主簿。宣和六年(1124)任枢密院编修官。靖康元年(1136)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中书舍人。八年,任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敢直谏,因忤秦桧被罢官,提举太平观。卒谥文清。其诗深受江西诗派影响。小词俚俗清新。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著有《东莱先生诗集》20卷、《紫微诗话》、《童蒙训》2卷、《官箴》。

  宗杲(1107~1163)字县晦,号妙喜,原姓溪。南宋高僧。13岁入惠云寺,次年为衲于郡中景德寺。后持行,向张商英求铭。张称其为“英爽衲子”,字“妙喜”。宋宣和六年(1124),在汴州参谒禅师园悟克勤。禅师道:“薰风向南来,殿阁生微凉”。遂豁然领悟。得园悟许可,与之分座讲法,以雄辨闻名。绍兴七年(1137),居径山能仁寺。十一年,因不满秦桧投降金人和议政策,被诬与张九成“谤讪朝政”,夺去衣牒,充军衡州、梅州、福建洋屿等地。二十六年赦免,恢复僧服,往明州阿育王山。三十二年,孝宗闻其名召对,赐名“大慧禅师”,并御书“妙喜庵”三字赐之。后在云居山唱看话禅,开禅宗参话头之先。圆寂后谥“普觉”,塔曰“宝光”。著有《正法眼藏》2卷、《临济正宗记》。其徒集其法语,前后30卷,名为《大慧禅师语录》。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张祁子。两岁时金兵犯和州,避居芜湖升仙桥。少年读书过目不忘,下笔顷刻千言。16岁领乡书再举冠里。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第一,居秦桧之孙秦埙之上。因父被秦桧陷害罢官下狱而受株连,秦桧死,始任秘书省正字,历官校书郎、尚书礼部员外郎、起居会人、抚州知州。隆兴元年(1163)升集英殿修撰兼平江知府。后任中书舍人,直学院兼都察府参赞军事领建康留守。极力赞助张浚的北伐计划,被免职。三年,复职,继任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潭州知府、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曾筑寸金堤,拦荆江洪水,消除水患。乾道五年(1169)请归休祭祠获准,进显谟阁致仕。后因病世在芜湖去世,葬于南京。其词作极力追踪苏轼,风格豪放,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与张元干同为南宋初期词坛双璧。著有《于湖集》、《于湖词》。

  罗愿(1136~1184)字端良,号存斋。汝楫子。荫补承务郎。宋乾道二年(1166)进士,历任鄱阳知县、赣州通判、鄂州知事,人称罗鄂州。精博物之学,长于考证。文章精炼醇雅,有秦汉古文之风。所撰《新安志》10卷,体例完备,章法严密,舍取并合随主旨而定,尤详物产。提出编纂方志要注重民生,为后世学者重视。著有《尔雅翼》20卷、《鄂州小集》7卷。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寿州(今属寿县)人。吕大器子。南宋隆兴(1163~1164)间进士,复中博学宏词,历太学博士兼史职,官至直秘阁著作郎、国史馆编修。与朱熹、张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为学主“明理躬行”,治经史以致用,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学,开浙东学派先声。淳熙二年(1175)在信州鹅湖寺举行哲学辩论会,竭力调和朱熹、陆九渊两派。学者称东莱先生。卒谥成,后改谥忠亮。著有《东莱集》40卷、《东莱左氏博议》25卷、《吕氏家塾读诗记》32卷、《春秋左氏佳说》20卷、《大事记》12卷、《少仪佳传》、《卧游录》等。另编有《宋文鉴》、《古文关键》等。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