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梅戏不在黄梅县?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随着严凤英的一出《天仙配》唱得家喻户晓,一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对唱更是脍炙人口,安徽省安庆地区的黄梅戏也就成了安徽省的大剧种,而且风靡全国。然而,由黄梅采茶调演变成黄梅戏的发源地黄梅县却不在安徽,而在湖北省的东部,由于这种采茶调长期流行于鄂、皖、赣三省相邻的地区,有部分黄梅调艺人在黄梅县以东的安徽省怀宁、安庆一带,采用当地语言演唱,被称为怀调,也就形成了安庆黄梅戏的前身。他们逐渐地又由小歌舞形式进化成“三小戏”,并吸收当地的罗汉腔、青阳腔、弹腔加以变化,开始演出《乌金记》、《七仙女下凡》等36出大戏和《打猪草》、《卖斗箩》等72出小戏。
随着不断地演唱,他们在曲调、乐队、剧目、表演各方面不断地改进,尤其是旦角丁永泉、生角曹增祥、丑角丁和寿组班进入安庆市区,发展到剧场营业演出,趋向正规化、专业化。在30年代初到上海演出后,受到京剧和其他剧种的影响,从表演和剧目方面更加丰富。195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成立后,使黄梅戏得到更大发展,仅安徽省就有50个黄梅戏剧团,在湖北、江西、江苏、福建、台湾和港、澳地区也都有了专业和业余的表演团体。严凤英、王少舫和后起之秀马兰等也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足见兴起于湖北黄梅县的黄梅调,因为在安徽的安庆得到不断地发展、进化,黄梅戏也就成了安徽的地方戏了。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