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为什么目连戏能久演不衰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古人傅相广济孤贫,斋僧布道,升天后封为‘天曹至灵至圣劝善大师’,其妻刘青提不敬神明,杀害生灵,被打入酆都地狱。其子傅罗卜为救母往西天求佛超度。佛祖为其所感,准其皈依沙门,改名大目犍连。目连百折不回,感动神明,终于母子重逢并同升天界。”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从西晋的佛经到唐时的敦煌变文,从宋、元杂剧到明代郑之珍所著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和清朝雍正时刑部尚书张照编写的宫廷大戏《劝善金科》,真是越演越烈。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到山西、福建,从城市到农村,从宫廷到民间,真是无处不演。而且许多当时的记载都记述了演出的盛况,有的要演三天三夜,有的要从日落演到日出,有的要连演七夜、九夜。郑之珍的《劝善戏文》共100出,张照的《劝善金科》要演240出,每天演24出,也要10天演完。不仅京剧演出,川剧、绍剧、昆剧、湘剧、汉剧、婺剧、蒲仙戏也要演,而且在全国各地还有许多专门演出目连戏的班社和剧团。这种专门演出目连戏的团体,大都是以高腔为主,以鼓击节,锣钹伴唱。

为什么这种目连戏到处都演,而且久演不衰呢?从题材来看,一方面它宣扬了封建迷信,因果报应。一方面它从佛教的劝恶从善出发,宣传了惩恶扬善的思想。从艺术上看,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有许多精彩而独特的表演为观众所喜闻乐见。如窜火、耍牙、登坛、跳索、跳圈、飞叉和翻腾的跟头等特技也为此剧增加了艺术魅力。如桂剧的独角戏《哑背疯》;载歌载舞的昆剧《双下山》和又唱又翻的京剧《目连救母》等均各具特色。诚然,对有些带有恐怖色彩和迷信内容的戏,还是要加以改编和禁演。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