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曲艺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安徽曲艺约有60种,源于安徽和流行较广的约20种。安徽大鼓是遍及全省的大曲种,形成于淮河以北,一度流传到豫东和江苏。最初的表演是即兴编唱,以后发展成说唱历史故事。长期流行过程中形成一支庞大的艺人群体,分成门派,前后师承达数十辈。安徽评书起源何处尚有争议,但至少从明代晚期就在安徽流传,影响非常广泛。淮北地区流行的曲种有太和清音、亳州清音、四句推子、颖河溜等。太和清音流行于太和、阜阳一带,原为汝南老僧清坛法师所创,用于佛教,流传民间后演化而成曲艺样式。亳州清音是八旗弟子《八角鼓》、《岔曲》与地方民歌融合而成。江淮之间的白曲流行于来安、天长一带,四弦书流行于六安、舒城、霍邱一带。沿江皖南的含弓调流行于和县、含山和巢县一带,梨簧调流行于马鞍山、芜湖等地。另有黟县的曲书,是供妇女专听的曲艺种类。其他如琴书、坠子、相声等,都是从外地传入安徽,但流行时间长,影响深远。
民国时期艺人的社会地位低下,表演条件简陋。建国后,政府重视曲艺艺术的发展,不少地方成立了专业曲艺团,艺人地位提高,表演艺术也有发展。但随着社会发展,大众审美趣味不断变化,文化传播方式也走向现代化和多样化,曲艺艺术重新面临困境,从业人员大大减少。现今只是电台或电视台偶尔安排一些曲艺节目播出,偏远农村偶尔一见实地表演。近年来,先后举办了两届安徽曲艺节,对曲艺创作和演出起到促进作用。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安徽电影
- 下一篇:安徽山水—李白送汪伦之地泾县桃花潭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