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山醉翁亭樵翁出点子,和尚盖亭子,太守起名子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琅琊山的醉翁亭,是谁建造的呢?相传是:
樵翁出的点子,
和尚盖的亭子,
太守起的名子。
北宋庆历年间,琅琊山开化禅寺的住持方丈叫智仙。他每天除了烧香拜佛,打坐诵经外,便在庙门口摆个茶水摊,向樵夫、猎人等供应茶水。一天天,一年年,从未停过。
有年,在一个春末夏初的午后,来了个两鬓斑白的背柴老汉。他走到山门前,喝了几杯茶,连声说:
“好,好!智仙智仙,高僧心善。解人干渴,几乎十年。难得啊难得。”
老汉的话声,把智仙引了出来。智仙瞅瞅老汉,面生得很。便合起手掌,说:
“请问老施主尊姓大名,怎么面生得很呢?”
老汉哈哈大笑了一阵,说:
“我嘛,是个快乐的打柴人,你就叫我樵乐翁吧!智仙长老,你供应茶水,已经九年,九月,外加九天了。要是我没有记错的话,我可是对长老熟而又熟了。哈哈——”
智仙大吃一惊,老汉说的丝毫不差,他怎么记得恁清楚?就满斟一杯茶,双手捧上:
“老人家请用!”
樵乐翁接过杯子,一饮而尽,咂咂嘴,说:
“好茶,好茶!
智仙又问:
“老翁常来山中吗?”
樵乐翁说:“以山为家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上山,逢年过节爆竹声,也难比斧头砍伐声啊!
“唔,那你上山常在哪儿歇息呢?”
“长老有兴致的话,我领你去看看。”
智仙手捻佛珠,高兴地说:“阿弥陀佛,要得,要得!”
于是,樵乐翁领着智仙长老走向深山坞。一会,便来到一个林木茂盛,泉水清澈,风景秀丽的地方。樵乐翁说:
“长老,这里美吧?每天砍了柴,我就到这儿歇脚。面对这样的美景,无酒也醉啊。”
智仙观赏了一会儿风景,又见来往的人,大都在这儿歇息。心想这地方真是个仙境,我的茶摊要是摆在这儿可比摆在山门外强多啦!
有一天,智仙又来到这山坞。刚好樵乐翁也背着柴来了。常言说:“一回生,二回熟。”智仙就把自己的心思告诉了樵乐翁。
樵乐翁听了,连连点头。
正在这时,忽然风起云涌,林涛鸣响,接着便是瓢泼大雨。
樵乐翁叹了口气说:
“要是盖个亭子,让行人有个避雨的地方,那可就太合人意了。”
讲者无心,听者有意。过了些日子,智仙便找人在那里修了个亭子。亭子修好,智仙请樵乐翁给亭子起个名字,樵乐翁连连摆手说:
“这不是我们粗人的事,还是你自己起吧!”
智仙说:“那就叫‘樵乐亭’吧!
“难道亭子是为我一个人修的吗?不行,不行,来往行人漏了不说,连你造亭的人也漏了。”
让樵乐翁起名字,樵乐翁不起,智仙自己起的名字,樵乐翁又说不行。这事就搁下来了。不久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当太守。虽然他内心抑闷,但他为官清正,体察民瘼,加上风调雨顺,当地老百姓的日子好过多了。
欧阳修常去琅琊山观赏山林风景,察看农事,遂和智仙、樵乐翁经常交往,友谊越来越深。
一天,智仙对欧阳修说起盖亭子的事,欧阳修很感兴趣地说:
“明天,我们一起去看看。”
第二天,欧阳修带上随从,走了六七里山路,来到亭边。智 仙和樵乐翁已在这儿等候了。这时,衙役便要去驱赶游人,欧阳修忙拦住说:
“甭了,甭了。官之乐,是‘与民同乐’,你们说呢?”
智仙说:“太守说的是,阿弥陀佛!”
樵乐翁与众人说:“太守廉明,太守廉明!”
欧阳修看到这里的山景,果然很美,他高兴地说:
“这里景色恁美,不可无酒,来来,赶快备酒。”
随从在亭中摆上酒菜,太守拉着智仙长老和樵乐翁喝开了酒。
欧阳修乘着酒兴,说:“这亭子不是还没名字吗?我给起一个吧!”
众人说:“太好啦,叫什么呢?”
欧阳修说:“我来到滁州,能与民同乐,真使我心醉。我已自号‘醉翁,这亭就叫‘醉翁亭’吧。”
智仙合掌说:“妙,妙。阿弥陀佛。”
樵乐翁鼓掌说:“好,好!”
众人也跟着齐声称赞。
这一天,他们喝到日斜才散。欧阳修回衙后,亲笔题写了“醉翁亭”匾额,又作了一篇《醉翁亭记》。
从此,醉翁亭就远近闻名了。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丰山醒心亭滁州第三名亭
- 下一篇:关于滁州琅琊山的传说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