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溯源—一位老人眼中的长沙名人故居(三)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小 中 大】
纪念馆,拨给经费20万元。城建部门已经签发设计红线图。结果墓已建成,纪念馆则因故拖延,至今已无下文。
任邦柱故居
任邦柱是广益中学校长,又是著名的数学老师,湖南学界时称:“任三角、劳(启祥)几何、汪(淡华)代数”。任邦柱办广益竭心尽力,成绩蒸蒸日上,1936年,第一次湖南省中学毕业会考,广益学生彭肇煌得第一名,校誉更隆。当年我进初中,招一班学生,报名人数达1600多人。国民党湖南省主席何键沽名钓誉,知广益经费困难,愿捐十万元,买个董事长。但广益董事会和任校长不同意,宁肯刻苦,勤俭办学。任邦柱所居房子,在熙宁街一栋三开间两层楼房,与另两位教师同屋。他儿子任培根与我同学,因此我常到他家去玩,所见陈列十分简朴。
我读初二时,任校长患癌症去世,全校师生异常悲痛。邓玉笙主任宣布消息,一高中同学当场晕倒在地。治丧时,挽联从灵堂挂起,一直出校门左右两边沿街挂满。记得我班挽联的第一句是“皆远道闻德而来……”
胡子靖故居
胡子靖先生名元·(人字旁+炎),号乐诚老人,湘潭人,出身经学世家。1903年留日归国,因感甲午、庚子两役创巨痛深,决心兴学以救亡,创立了明德学堂。明德学堂初期借左宗棠祠开学,1907年,始在大官湾建成校舍,堂馆辉煌。他为筹措经费常年敝袍雨伞奔走大江南北。自己与夫人住在学校传达室旁的两间平房。这两间平房内,满壁书画,几架图书,王湘绮为他书写的“虽九死余犹未悔”的横幅,亦悬挂室中。室旁有小院,种一丛翠竹,怡然自乐。有诗云:“小院新篁竞吐筠,修藤引蔓早成茵。空阶雨后天如洗,留取当时独立人。”(在住宅小院中摄影,因题一绝)其风骨如此。胡子靖先生自奉俭薄,而明德学堂所培养的弟子则英才辈出。
曹典球故居
曹典球,湖南名士,一生既从政又办教育,又写诗。文艺中学(现六中)是他创办的。少年时,我随广益篮球队到文艺中学看比赛,见到有一座灰色小平房名“从心草堂”,是曹校长居室,门前种有花草。1950年,我到文艺中学开会,这平房好像不见了。
李士元故居
周南女中朱剑凡校长1927年去上海后,李士元继任,直至1948年。学校塘边有三间平房,是他的住宅,室内几张字画,几架图书,也十分简朴。民国时期,几所名校校长都是一生办学,不治产业,以校为家。
抗战时期,周南女中迁兰田办学,李士元用钱很吝啬,有老师以为他据校款私有,哪知抗战胜利之日,他先行回长,待到次年,老师学生到达长沙时,学校已经修好,马上可以上课。
李觉故居
李觉少时家境贫寒,曾入长沙选升小学,与我父亲同班。1922年入保定军校,历任军职,曾参加抗日战争,有功绩。事母孝,在长沙北正街故居建新宅一栋,青砖楼房,并有花园,园中有池塘,奉养母亲。1946年,我曾去参观,花园中有大象两只,后不知送往何处。青砖房于1950年捐给周南女中作办公楼,池塘则填塞了。
周世钊故居
周世钊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与毛泽东同班,后又在修业小学共事。1949年后,曾任一师校长、湖南省副省长。故居在长沙市又一村五堆子七号,红砖房一栋。三谏毛泽东的信就是在这里写的。其最后一信共提八条意见:严惩林彪集团分子;落实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下乡知识青年问题;重视科学技术等等。但毛泽东未作答复。周世钊亦因忧心国事于1976年4月在长沙逝世,终年80岁。关于下乡知识青年问题,我于1972年看望他时曾反映过,他要陈秘书详细记录。后来省革委会居然下达红头文件至“三中‘(今明德中学),将我的五个子女从乡下调回城市。但学校负责人却只帮我调回一个,其他四个名额便不知如何处理了。思念及此,真使我感到对不起周老。
长沙县学宫
长沙北门旧时有长沙县学宫。学宫正门在学宫街,门庐上方竖“文庙”二字,门额有“宫墙美富”四字,进门有很长的甬道,再过一门,才是宫殿。大成殿是主殿,两厢有偏殿和明伦堂。坪院中有柏树三十余株,后有泮池、魁星楼。四周红墙围绕。
民国时期,长沙县学宫作长沙师范附属小学校舍。父亲在该校任教,我家也搬来居住,景象依稀。至1937年,我家住学宫街,则常去学宫玩耍。
1938年“文夕大火”,文庙全部烧毁,柏树亦遭浩劫,惟留魁星楼。
学宫内柏树系数百年古树,留下半截树干,火后有居民锯下劈碎,作贡香出卖,香气浓郁。
魁星楼是花岗石基座,六角形,两层,“文革”后因建住宅拆毁。学宫遗址仅红墙巷一段围墙尚存。红墙系铁粉和石灰拌成红泥粉饰,虽百年而不褪色。
最近去长师附小参观,什么都没有了,两幢水泥教学楼,稀稀落落几株树,如此而已。柳·(三点水+是)、廖沫沙曾在长师附小教课,当年也住院中。
【来源:网络整理】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