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

思想言论—有感楚文化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原来一直觉得北方的的历史文化似乎比南方的要悠久些、璀灿些,甚至认为楚文化无足轻重。直至在看了许多有关楚文化的书籍后才了解到楚学原来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在世界文化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心中不禁对我们的楚文化产生了深深的自豪感,今天在怀着敬仰的心情参观过湖北省博物馆后愈发感触万千。

中国古代的文化是多元复合的,其主体华夏文化是二元耦合,可在学术界及中国古代文化里,却一直有着重北轻南、重河轻江、重黄轻、重龙轻凤、重儒轻道的思想。也就是重视北方文化轻南方文化,重黄河轻长江,重北方的始祖黄帝轻南方始祖炎帝,重北方的象征物“龙”而轻南方的象征物“凤”,学术上重北方的儒家轻南方的道家。可细数起来,我们楚文化无论是在中国艺术史还是在世界艺术史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想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文化不可不了解楚文化,要全面认识世界古代文化也不可不了解楚文化。

今天在省博里见到了曾候乙墓葬里的随葬品,尽管这些楚艺术品都是来自地下墓葬,可面对着这些出自二千多年前能工巧匠手中的艺术品,我仍激动不已。虽然无法想象当初的楚国的国力如何强盛、场面如何壮观,可单从这曾候乙墓葬的规模以及陪葬物品之精益足可略见一斑。楚文化的鼎盛时期在春秋早期到战国末期,其间500多年间的历史,楚文化的影响不仅波及了当时的整个中国南部,甚至向北推移,给中原文化以强劲的冲击。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说到楚文化也许人们首先反应的是它做工精益的青铜器。那时已运用了失蜡法、范铸、分铸、铸接、多层透雕等工艺,技艺超群绝伦,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今天当我在博物馆里看到那层层叠叠的镂空蟠螭纹尊盘、纠结盘绕的建鼓基座、曾候乙编钟上繁缛细密的纹饰时,不禁为这鬼斧神工的工艺所惊叹、所折服。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中,古代乐器--编钟以它规模巨大、音质纯美、设计精巧,气势雄伟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编钟上的纯金铭文上记载了2800多字有关一钟双音、旋宫转调等的音乐理论文献。当然,这套编钟在音乐界的重大影响在此不是几句话可以言尽的。

楚国的漆器、木刻艺术、木工技艺、器具与房屋建筑等相对古代世界的其它地方,已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单说这些成就,就足以使我们为楚国的文化在世人面前称颂了。

楚艺术的特色和成就,在漆器、丝绸、小型绘画、小型雕刻等方面显示得尤为充分。那些制作精致的木雕漆绘和艺术品在地底下埋藏了两千多年,至今依然闪耀着令人目眩神迷的色彩。流逝的光阴,不但没有使它们失色,反倒使它们越发显得璀璨夺目。漆木器兼有雕刻与绘画两种综合艺术,纹饰是将各种小兽、龙凤形象打散或连坠,加以变形,再重新组合成新的艺术神韵,活泼洒脱,体现楚国钩佩与环饰的艺术基调。在曾候乙的棺木、衣箱、虎座凤架鼓、漆盖豆等至今还保持它艳丽的色彩、流动的纹饰、华丽的图案。我只有由衷地赞叹中国古代的工匠艺人们卓越的技艺和精巧的才思。真是当之无愧中国南方艺术传统的代表。

在曾候乙墓中出土的300多件玉器、琉璃器、金银器无不闪耀着夺目的光彩也反映了那时南方玉器工艺的巧夺天工。如可折叠的“十六节龙凤玉佩”则属战国玉器之冠了。“蜻蜓眼”琉璃珠的发现也证明了当时中西交流的早期物证。

提到楚文化更不可不说代表了南方的哲学思想老庄道家和代表了南方的文学传统的屈原“楚骚”。那些《楚辞》中的瑰丽句子,正是对那些“内崇楚国之美”的场景的描写。可见,楚艺术之所以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和重视,除了艺术品中独特的魅力外,还因为它代表了华夏民族两千多年的文化--楚骚、楚韵。这是一种传统和一种精神传统及其所体现的积极进取的文化精神。它象是一汪包罗深远意义海洋。

楚文化艺术瑰丽流畅,情感外露。富于抽象美感的风格,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动写照。似乎在凝重中洋溢着几许生气,流淌着这些艺术本身的生命。其中智慧和超乎寻常的艺术想象力,源于楚民族对精神生命的执着与热爱,以及对神秘精神境界的忘我追求,体现着深不可测的意蕴。

我的笔墨远不能表达此时我心中所感受到的强烈震撼,站在这几千年的楚文化历史遗存面前除了在心灵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外,心中更激荡着某种特殊的情感……。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