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

潮州纸伞业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开如轮,合如束,剪纸调膏护秋竹;

日中荷叶影亭亭,雨里芭蕉声簌簌:

晴天却阴雨却晴,二天之说诚分明,

但操大柄常在手,覆尽东西南北行。 这是元代萨都刺咏《雨伞》诗。古时伞为长柄,是帝王将相出巡时所用,以示尊严豪华,而且伞的颜色也因官阶之高低而有区别。汉朝以后,制纸业发展很快,唐宋时,就逐渐有人用纸制伞,故元时萨都刺咏伞为“剪纸调膏护秋竹”。以竹为骨架而裱以纸张的纸伞,张开遮日时,亭亭玉立,下雨时雨点打在伞上,沙沙作响,若夜雨芭蕉。

潮州纸伞,近百年来,以城考院街(今卫星一路)汪胜昌鹦哥牌纸伞最为著名,蜚声海内外。潮州汪胜昌伞店,创始人是安徽人汪一松,他为人聪敏诚挚,学得一手制徽伞技艺,他于清康熙年间到潮州,见潮州人物繁盛,交通发达,可以发展,故在考院街东边,开一个小店,开始制纸伞出卖。由于制作精巧,用料考究,纸伞销路很好,于是,又开了一个新店(即后来纸伞店)。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清廷举办“南洋劝业会”,汪胜昌鹦哥牌纸伞,随潮州各种名产一起参加展览,获得锦旗一面,银质大奖章一枚,从此,鹦哥牌纸伞声名大振。工场由工人十余人,发展到数十人,并分给无数外工制作。汪胜昌店前有两面大招牌,一是半圆形伞柄,上书“徽伞发售”;另一方形招牌,上面刻了两只鹦哥鸟,并写可“鹦哥为记”。店主汪方麟待人和蔼,勤于店务,又讲信用,注重产品质量,所以生意兴旺,制伞业达到全盛时期。

汪胜昌鹦哥纸伞在历史上获得赞誉,是与他们的精心制作有关。与当时其他各种雨伞相比,鹦哥牌纸伞伞面呈青褐色,上油光滑雅观,打开来闪闪有光,尖端正,伞柄笔直坚硬,缠絷滕皮质好,絷实精巧,收折时圆满贴实。虽然一柄纸伞与布伞般大小,但坚实玲珑,惹人喜爱。制伞用料十分讲究,除竹料用本地上好的竹子外,专人由兴:产转江西购买高质量桐油,到福建采办好纸。伞裱纸后要放开让它干透(约需要半个月时间)后才进行加油,使伞底坚实耐用。制好后,义需要放一段时间,让油面干透才予以发售。所以烈日暴雨,纸伞均可抵御。旧时,内地银信批局派往各乡送批款者,均带一把鹦哥牌纸伞,不但可以御烈日抗暴雨,且有时行经荒山小道,遭遇歹徒抢劫批银时,这把伞又是一件防身武器。

汪胜昌鹦哥纸伞,畅销潮汕、闽南、铜山等地,海外远售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过去,台湾有船来,也必采购鹦哥纸伞,最盛时年产20多万把,十之六七出口外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生产10余万把,1956年发展至20余万把。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地布伞、尼龙伞相继出现,鹦哥纸伞原料的采购也日见困难,1966年已停产。潮州鹦哥纸伞有200多年历史,畅销达百余年。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