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

齐鲁秘籍珍宝南迁纪事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大举进攻中国,中华大地上被战火摧毁的文化珍宝不计其数。几乎在故宫博物院国宝南迁的同时,齐鲁大地上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秘籍珍宝南迁的往事。

“欲为吾鲁存兹一脉文献”

1937年秋,平津失守,日军逼近黄河北岸,韩复榘不战而退。时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的王献唐认为:“本馆为吾东文献所荟萃,脱有不测,吾辈将何以对齐鲁父老?”并誓言“欲为吾鲁存兹一脉文献”。于是选取馆藏文物图籍精品,与典藏部主任屈万里及李义贵一起决意护送这批文献南迁。当时,先是将总共29箱文物分两次运往曲阜,不久由于战事紧迫,又从曲阜南下。限于运输条件,他们仅从转运到曲阜的29箱珍藏中筛拣了5箱,由兖州搭乘省立医院的随军车辆,开始了漫长的艰辛历程。这一天是1937年12月27日,也正是济南陷落的那一天。  由曲阜出发,他们途经兖州、开封、郑州,抵汉口,然后转宜昌,渡三峡,入万县,最后到达四川乐山,行程达3500余公里,终于在1938年11月24日到达四川乐山。这次载书远播对于齐鲁之邦图书文物界具有重要意义。在运往四川的图书文物中,共有三大类。第一类为古籍珍善本,共有438种2659册,珍稀如宋赣州州学刊本《文选》、宋宝佑赵节斋刊本《通鉴纪事本末》等;第二类为书画类,共有143种182件,珍贵如王渔洋行书诗笺、刘石庵小楷五福颂、郑板桥行书堂幅、高南阜书画屏、石涛山水堂幅、恽南田山水画等;第三类为金石器物,包括陶瓷、玉器、铜器、砖瓦、甲骨等共734件,珍奇如商父乙鼎、商五戈足形鼎、商甲骨、周明我鼎、周五敦、秦二世元年诏版等。多属稀世文物图籍,是山东省图书馆数代人几十年的珍藏,也是齐鲁文化的瑰宝精华所在。

惊险历程恍如隔世

在这次载书播迁的途中,曾经遭受敌机轰炸、敌人追击、土匪抢掠、险滩恶阻,颠沛流离间历尽了千辛万苦。  屈万里在后来回忆时描述了他在滋阳遇险的经历:“旋闻轧轧机声,自南而至,视之凡四架,予乃避入丛林,则见冢上洞孔密布,盖敌度林中必有匿人,以机枪射击所致也。因复趋出,偃卧道侧,以察其肆虐之状。是时我高射炮齐发,烟花缀空,如白云朵朵。机枪则密如连珠,时杂以轰炸声,俨置身战阵间也。”  而在这以后的旅途中,武胜关八日之内三次被炸,三峡险滩险些触礁,“惊险历程恍如隔世”,其他如土豪兵痞的觊觎侵吞等,更是不胜枚数。

洞穴藏宝困苦自守

武汉素称九省通衢,战乱给这里的港运带来沉重的负担。中转川黔的物资堆积如山,这批不为人知的齐鲁瑰宝,并无任何优先位置,只能由李义贵须臾不离地守护着。在经费拮据,筹运无策的窘况下,适逢山东大学撤往四川万县。王献唐先生竟以应聘任教的方便条件,取得校方同意,将这批箱件随同大学的书物一起载往万县。在万县停储近10个月,复去重庆,溯江直上,经泸州、过宜宾、入岷江,终达乐山。此后,他们将所带图书文物悄然密藏于临近乐山大佛的崖洞里,封好洞口,择地而居,日日守卫着这批珍宝。  到了四川以后,起初,他们还能定期收到汇寄的津贴,随着战乱的加剧,这仅有的生活来源也断绝了。迫于生计,王、屈二先生代人授课,李义贵只好给人帮工,去江岸搬运,清淤除污,担沙扛石,以至于摆地摊,卖香烟,售水果,朝出暮归不离职守,以微薄收入藉以糊口。然而,在这人口稠密,地僻偏远的山区,能够捧起饭碗,绝非易事。江岸上的行会、街市里的把头、游闲无赖,从不放过对异乡人的“光顾”。轻则明敲诈取,重则课以索罚,甚至拳脚相加。用李义贵的话说:“弄不好,就可能被撞入江底,给一个身首不见。”处于这种险恶环境中,忍气吞声自不待说,他竟以特有的机警谨慎和惊人的耐力,年复一年地熬过了13个冬秋。当他护送这批文化遗产绕道北京返达济南时,已经是1950年的12月份了。

流离漂泊亦不废学

即使在这战火纷飞的岁月,载书播迁的王献唐、屈万里也没有放弃对国学的研究。所到之处访金石遗迹,参详图书,精进学问。当时屈万里一行刚到曲阜,王献唐先生即寄书信来,询问移运情况,兼及学术之探讨。提到宋人《东家杂记》、《祖庭广记》、《孔子家谱》等记载曲阜古迹的文献:“可以书中未载宋代情形,逐条访求印证,以明今昔异同,可以汇成一文或一书。”他感慨到“学而居此圣贤之乡,宁非大事?”11月16日,王献唐来曲,二人“昼则相与偕游,夜则篝灯谈学,恒至夜分,实丧乱中一快乐事。”  一日,他们一同去圣庙观演礼,王献唐在东华门外的地摊上意外地发现了一钮汉薛司空半通官印,篆刻甚精,用了一块钱就买了下来,王先生喜出望外,爱不释手,一直把玩到深夜,并给他的好朋友墨学大师栾调甫先生赋诗一首,有“暖到心头是冷铜”之句。南迁途中,王献唐给屈万里讲述古音韵文字以及古物版本,一天吃饭的时候,王献唐笑着对屈万里说:“一言君须牢记,予之学,齐派也;君之学,鲁派也。”言外之意,齐人思想活跃,而鲁人则惯于恪守陈规。从后来王、屈二位先生的著述来看,他们的许多经典之作都萌芽于此时。

载书播迁金石同寿

在这批南迁的图书秘籍中有一部小说《剿闯小史》,是清初禁书,属于十分罕见的旧抄本。郭沫若先生在四川以偶然的机会读到,立即发生了兴趣,他放下正在从事的古代史研究,对《剿闯小史》加以整理标点,由重庆说文社出版,而且直接启发了他于1944年写出名扬天下的《甲申三百年祭》。  解放以后,这批图书文物又运回到山东,统由以王献唐先生为主任的山东文物管理委员会保藏。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家组织编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时,上述古籍已经收录书目。目前这些文物完好无损地存于山东省图书馆与博物馆。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