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如何看待齐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我谈三点意见:
一、从齐文化形成的过程看,齐文化既是地域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
先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时期。在若干世纪内,在我国逐渐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特点的地域性文化,如重伦理的鲁文化,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楚文化,玲珑细腻的吴越文化;韩魏和秦宣扬法术,而燕赵则多慷慨悲歌之士。齐文化以其所具有的包容性、开放性、进取性等特点,在这些区域文化中占有显赫的地位。这些地域文化所处的地区尽管有南有北,或东或西,但都未突破华夏族的聚居区,即《诗经》所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就具有了多样性的特点。先秦时代之所以形成这种文化构成的局面,其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一是周初大封建使中原地区形成了许多独立性很强、王位世袭的诸侯国。由于这些诸侯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特点的地域文化。如楚国多河流湖泊,极易启迪人们的想象力,所以造就了具有浪漫主义的庄子和屈原。齐国处山东半岛,濒临大海,使人们视野宽阔,形成了开放性特点的文化。二是由于各诸侯国所在地区原始居民传统生活方式不同,文化观念不同,对西周以来的新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三是各诸侯国的统治者所采取的统治思想和方针政策不同,所以造成了文化上的差异。如伯禽用三年丧之礼统治鲁国,而姜子牙治齐则用“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之策,结果鲁文化内向,齐文化外延,二者有许多不同。四是春秋战国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促进了各个地域文化的成熟。诚如班固所言:众多不同的学说,“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锋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正如《易经》所说:“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虽然如此,但这些地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应以齐文化和鲁文化最重要,影响最大。
二、从齐文化的内涵看,齐文化具有普遍意义,整体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光辉的那一部分。
《汉书·艺文志》列中国古代诸子学术流派为十个派别,计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这十派在齐文化中都可以找到其代表人物,他们都曾活跃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如孟子、荀子、宋 、尹文、邹衍、彭蒙、田骈、慎到、淳于髡、儿说、田巴等等。这些学者不但名重一时,而且对后世都产生过重大影响,讲中国学术史,他们的学说都是需要特别加以阐述的。还有《管子》一书中所包含的法、礼、轻重、兵、刑等理论,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总汇,其价值更不可忽视。特别是兵家,齐兵家在中外历史上所锁定的位置,可谓无出其右者。
以上这些方面,都大大超越了齐国的地域范围,影响都是全国性的,甚至是世界性的。由此可以看出,齐文化是齐国的文化,但又是中国文化,一种对中国来讲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不同于一般的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完全可以说,齐文化的研究就绝不只是研究地方文化,而是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值得所有研究文化问题的学者去关注。
三、齐国统治者对学者的尊重和宽容的学术运作机制,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很值得后人去继承和发扬。
齐国有重视人才的传统,使我们在齐国历史上看到许多知者贤者的活动,而不管他们是贵族还是平民。赘婿淳于髡成为稷下名士,成为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就是一例。魏惠王和齐威王论宝的故事尽人皆知,魏惠王以径寸之珠为宝,齐威王却以人才为宝。他当政时“卑礼厚币以招贤者”,使许多学者慕名而去,这是很了不起的。齐宣王亦是如此,他招致数百千人到稷下学宫,把76位最著名的学者皆赐列第为上大夫,而且稷下先生们是“不治而议论”的。齐国统治者这种宽容的做法,学者们得到的这种宽容的环境和优厚待遇,在中国历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曾经发生在齐国的精华的遗产,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以上所说,无非是在说明,齐文化和齐文化的研究是带有全局性的课题,作为齐国故地淄博市的先生们所从事的齐文化研究事业和已经取得的辉煌成果,是值得整个中国文化界给予称赞的。齐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包容性等特点,对于正在进行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讲,就显得尤为重要。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从姜炎文化看齐文化的渊源
- 下一篇:鲁文化在中国上古区域文化中的地位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