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史海钩沉—太平军在无锡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经过2年多的战斗,军事上节节胜利,1853年3月20日(咸丰三年二月十一日)占领了南京,定都于此,改名天京,并以天京为基地,展开北伐与西征。这时是太平军在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可是不久它在政治上却开始了蜕化变质,并且日益严重,领袖们在生活上迅速极端奢侈腐化起来,为争权夺利,领导集团终于在1856年9月(咸丰六年八月)爆发了公开的分裂。从 此,军事上也面临被动局面,并导致天国的最终灭亡。

1857年12月,清军又重占镇江,围困天京。在此紧急关头,太平军后起的优秀将领李秀成、陈玉成,力挽狂澜,于1860年5月破解了两年多的天京之围,并开始东征。5月22日攻取了常州,30日上午(咸丰十年四月初十)攻克了无锡和金匮。6月2日清晨又攻下了江阴,同一天,占领宜荆(今宜兴)。在此前后相继占领了苏南广大地区,开辟了苏南根据地,建立了以苏州为首府的苏福省。兵锋东逼上海、南及杭州。

太平军与清军在无锡地区同样进行了惨烈的战斗。在江阴,战斗尤为激烈,出现了拉锯的局面,三易其手。第一次攻占江阴后,仅隔5天,于6月8日就被清军夺回。第二次,在7月4日攻占,3个月不到,于10月1日又被清军拿去。第三次是在12月1日进占,这次时间最长,达1000多天,于1863年9月13日(同治二年八月初一日)撤离。在无锡、金匮,1860年5月30日进占以后,清军屡屡反扑,从1862 年12月开始至1863年12月,太平军在无锡进行了长达1年之久的保卫战,最后终于在1863年12月12日(同治二年十一月初二)退出无锡。1864年3月1日(同治三年一月二十三日),又撤出了宜荆。这时太平军的败局已定,在无锡撤出以后半年多,天京就被清军攻陷了,这标志着太平天国的告终。

从太平军占领无锡,至展开无锡保卫战,才3年7个月。它一开始就受到四乡地主WZ的顽抗,其中以东南荡口的华翼伦和在东北河塘桥的杨宗濂的团练为最。半年后,团练势力瓦解,太平军才逐渐在四乡建立起政权。然而此时的太平天国起义队伍中已混入了不少地主分子、流氓无产者和投机分子,不少地方政权仍用清廷旧职人员。在锡、金两县担任县级行政长官(监军)的人,在无锡是华二,在金匮是黄顺元,都是本地人。华是做米生意的,黄是做猪生意的。他们在无锡没有实行《天朝田亩制度》,在东门亭子桥设立钱粮局,还帮助地主收租,甚至在1862年底还发生派兵镇压安镇四图庄的农民抗租斗争。不少地方政权蜕变成了地主阶级政权,苏南的土地占有关系基本未变。太平军是不信神佛,不祭祀祖先的,所以占领无锡后,城内及城郊的庙宇、寺院、观庵、祠堂几乎全毁。经过无锡的争夺战,无锡城内的房屋仅存十分之三。更为惨绝人寰的是在太平军撤出无锡后,战争仍在周边地区继续进行,农民无法从事耕种劳动,土地荒芜,以致在1864年春,无锡西南、西北各乡发生大饥荒,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惨事。

太平军在县、郡(清为府)依然实行科举取士的制度。唯废旧士子功名之称谓,改秀才为秀士,举人为约士,进士为达士。无锡在1861年7月(咸丰十一年六月)录取过30名约士,去金陵应试中了20名达士。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