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吴地风物—巧夺天工说苏绣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苏州刺绣究竟始于何时?囿于文献和实物的限制,目前尚难以确切说明。不过,据《说苑》、《三国志?吴志》、《拾遗记》等记载,在春秋时期,苏州已出现苏绣图案。到宋代,苏绣技艺开始成熟,从1950年虎丘塔出土的苏绣经帙中,已见有铺针、接针、平抢等针法。

明代是苏绣发展史中极为重要的阶段,一方面是商品绣增多,另一方面是独特的地方风格开始形成。苏绣以图案秀丽、色彩文雅、针法多变、绣工精细见长,有“姑苏绣”之誉。及至清代,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分布很广的家庭手工业,从事被面、枕套、鞋面、帐帏、椅帔、戏剧行头等日用品及花鸟、山水、佛像等艺术绣品的绣作,甚至皇室的凤冠、霞帔、补子、官服多出自苏绣艺人之手。为营销绣品,各种绣庄也应运而生,苏州因此被称为“绣市”。

解放后,苏绣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提高的新时期,除苏州市区工艺系统有十数家与刺绣相关的企业外,苏州民间的绣娘常保持有十万余众,吴县农村一带几乎形成“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的规模。姑苏城里,绣品店比比皆是,仅十全街就有数十家。苏绣日用品发展至10多个大类、20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喜爱。

综观苏绣的特色,可用“平、齐、细、密、和、顺、光、匀”八个字来体现,有别于国内其它地区的绣品。比如双面绣“小猫”的绣制,为了绣活“猫眼”,就要根据其瞳孔受光部位的不同,用二十多种色彩近似的丝线来表达;绣“金鱼”的尾巴,往往将头发丝粗细的丝线“劈”成四十八分之一来绣制,使之有翩翩游动之感。这两种苏绣作品,曾经在保加利亚第六届普罗夫迪夫国际春季博览会和第五十六届波兰波兹南国际博览会上均获得了金奖。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苏州刺绣常常超出自身的经济和艺术价值而成为连结各国人民友谊的纽带。自1956年始,苏绣艺人不断受邀出国表演,使巧夺天工的苏绣技艺留香芳邻天涯,五洲宾客也纷纷慕名来苏州参观绣艺操作和观赏作品,苏绣被美誉为“有生命的静物”、“东方的艺术明珠”。苏州刺绣,是苏州人民为全人类创造出的一份宝贵的艺术财富,是苏州人民的骄傲!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