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华夏饮食

华夏饮食

21世纪饮食主流—素食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世界两大膳食结构类群

世界膳食结构的格局,主要分为素食为主和荤食为主两大类群,这决定于二者形成的经济基础。东方膳食结构(中国风味体系的)形成于农业经济基础,以粮、豆、蔬、果等植物性原料为主体构成,素食为主,明确分为主食、副食;西方膳食结构(法国风味体系的)形成于畜牧业经济基础,以肉、禽、蛋、奶等动物性原料为主体构成,荤食为主,无主食、副食之分。

19世纪中叶,现代营养学诞生于西方,动物蛋白是优质蛋白等学说问世;加之资本主义兴盛,生产与经济发展迅速,西方肉食比例随之加大。到20世纪中叶,人均肉类消费上升一倍还多。随之,荤食的弊端显现,“文明病”中占大比例的“食源病”发病率在西方不断上升。20世纪后40年间,原属素食为主的一些东方国家经济起飞,人民生活改善,饮食生活也逐渐西化,走向以荤食为主。后20年间,代表东方植物性原料为主体膳食结构的中国,这一变化尤为迅速,于是粮食越吃越少,荤食越吃越多。

实际上,到20世纪的最后10年,世界的膳食结构已经基本走上单一的以动物性原料为主体,以荤食为主的格局了。其实,这种改变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一、大规模、无节制地发展养殖业所带来的问题

1.不断增加养殖量,必然与人争地、与林争地。世界上虽有许多天然

牧场,载畜量却是有限度的。荤食增长必然需要开辟动物性原料的新途径。20世纪80年代间,营养学家即曾有过开山种草养畜以换取优质蛋白的倡议。工场化养殖可以节省土地,却需要大量粮食作饲料,有些西方国家甚至用其所产小麦、玉米等粮食的70%作饲料用于养殖业。

2.养殖量增加,淡水消耗量也随之成倍增长。据美国《时代》杂志报道,养殖业提供的1公斤牛肉,需要7公斤粮食作饲料。而种植7公斤粮食则需要7吨淡水。

3.大量的饲养业形成骇人的污染源。据统计,饲养动物所制造的垃圾

是人类垃圾的130倍。美国的一个例子说明,犹他州的一个养殖场所排放的污水,相当于整个洛杉矶的污水排放量。

4.饲养业为追求高速度与高效益,在失去×的情况下盲目滥用激素、抗生素以及其他化学制品。养黄鳝等动物为求产品不育以获得肥大细嫩的效果,甚至用上了避孕药。

二、大量猎杀野生动物,严重危及生态平衡

在中国,由于掠夺性的捕捞,作为长江名鱼的鲥鱼已濒临绝迹,刀鱼逐年减少;东海的大黄鱼已多年失供于市,带鱼也越捕越小。本来不吃蛇的上海,保守估计近年的年消费量达2000多吨,最高一天空运量达5000公斤,广东一带已出现因蛇的减少而田间鼠害日益严重的情况。又据环保组织指出,全球每年有1千万条鲨鱼被捕杀,倘不加以保护,鲨鱼将在10年内绝迹。统计表明,世界野生动物正以每天灭绝一种的速度在进展。人类不应该为口腹之欲,给自己制造一个天无飞鸟、水无游鱼、山无走兽的生存环境。

三、荤食为主对健康的危害在不断扩展

西方因荤食为主带来的许多“文明病”,正在向由素食为主转向荤食

为主的国家和地区扩展。据报告,中国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胖子;其他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肥胖症、糖尿病、胆石症、癌症等等“食源病”的发病率,死亡率都在不断攀升,农村也不例外。

人类膳食无节制地向荤食发展,必然招致大自然的报复。

素食,中国烹饪的优良传统

中国烹饪在9000年前农业诞生之际,便已开始采取素食为主的方向。先秦时期肉食是有社会地位的人吃的,老百姓70岁才可以吃肉。据《黄帝内经》“谷、果、畜、蔬”的归纳,这个结构的3/4是植物性的。汉晋以后,由于道教的建立和佛教的引入,素食进一步得到发展与提高。食籍之中,素食占有较大比例,宋代出现了专门的素食著作,如陈达叟的《本心斋蔬食谱》等,以及以介绍素食为主的《山家清供》等等。豆腐发明于汉代淮南王,粉丝、粉皮始见于北魏《齐民要术》,面筋传为南朝梁武帝所创制。民间的生存性膳食,更是以素食为基础,所谓“粗茶淡饭”、“家常饭好吃”以至“青菜豆腐保平安”、“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等等,其认识已达到素食养生的深度。在此基础上,甚至形成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为”的哲学思维高度。

另一方面,对于荤食虽不排斥,但很讲求适度。先秦时,诸子百家莫不都以此为戒。《老子》谓“五味令人口爽”;《庄子》谓“五味浊口,使口厉爽”;《论语》谓“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孟子》谓“饮食之人,则人贱之”……到汉代枚乘《七发》等文章,直指过分肥美的食物为“腐肠之药”。因此,市肆所供这类享受型的美食,虽以荤食为多,但常与素料同烹,筵席必有冷热素菜调剂,点心有素馅。餐饮市场也有一定数量的素食店供消费者选择,还有许多寺观素食向社会供应。

中国素食,近些年来已日益受到世界之推重。以素为主的膳食结构,已引起西方营养学界之广泛兴趣。1992年美国《科学》杂志便指出:“以蔬菜为主的清淡的中国餐,较之西餐更利于人体健康。”前些年,美国农业部提出了向全国推荐的《健康饮食金字塔》,则已完全颠倒过来,将粮食与淀粉类食物作为基底,其上是蔬、果,荤料已经放到塔的上半部了。西方提出“为了健康,请拿起筷子”是冲着东方素食为主的膳食结构说的。西方呼吁“东方膳食千万不要西化”,也是为了防止东方膳食重蹈西方过量荤食招致众多“文明病”的复辙。20世纪80年代海外出现的“21世纪将是中国烹饪的世纪”的说法,不仅指美味享受,还包括中国素食养生的含义在内。

关于发展素食的谏言

在此形势下,如何发扬中华民族素食的优良传统,为世界人民服务,需要我们作出许多努力。此处重点地就餐饮市场的享受型素食问题提一些建议,供参考。

一、研究素食文化。展开对我国素食的发展史、工艺技术、风味流派

与特点,以及素食的营养与养生诸方面的研究。

二、培养素食人材。荤食做多了、做久了,素食的工艺技术大都生疏了。特别是近20年内从业的烹调师,已经很少知道素食为何物,如何吊素汤已一问三不知。应当组织素食工艺技术的交流、温习活动。对年轻的烹调师,通过培训来使他们掌握起制作素食的工艺技术。正如大画家徐悲鸿先生所说:能将青菜萝卜做得好吃才是好厨师。

三、增加素食供应。近20年来,中国素食餐饮日趋减少,现存者已呈难以为继的状态。目前,素食已现升温迹象,需要预为之计,逐渐增加素菜、素点、素筵、素快餐、素半成品的供应点,饭店、酒家也应适当增加素食比例,既适应逐步增长的需要,也有引导消费的意义。

四、开拓素食原料。中国的素食原料十分丰富。天然原料外,还有许多加工性的原料(如豆腐制品、粉丝、粉皮、豆芽、面筋、魔芋豆腐等等),但是,开发的前景仍很广泛。近年来,新食用菌在一些地方受欢迎(如灰树花等),海藻是又一大部类,已开发的品种还很少。至于野菜类,品种数量同样非常多,有待去认识并开发。此外,花类、药苗类、树木嫩芽叶类等等,也应加以利用。

五、宣传素食养生。素食养生是肯定的。现代营养学曾有过植物蛋白不如动物蛋白之说,近几年有了变化。何况,植物性原料所提供的维生素、叶绿素和许多元素为动物性原料所不具备;许多植物性原料还能直接防病治病。我们既要尊重现代营养学与医学对素食养生科学的研究成果,更应尊重中国传统的素食养生科学的成果,并充分加以应用与发挥,充分加以宣传、推广,以提高人们对素食养生科学的认识。

中国是世界上的素食大国。在21世纪中,我们应当做得比过去、比现在更好,以不负世界人民对素食为主的东方膳食的期望。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