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大会能否与主题党日同时开展?
【小 中 大】 作者: 佚名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6 次 【点击收藏】
在基层党务工作中,党员大会和主题党日作为党组织生活的两大载体,其功能定位和操作规范存在显著差异。二者是否能够合并开展需严格遵循制度边界,同时结合实际灵活统筹。
一、制度依据(不能“简单合并”)
根据《(英文简写CPC)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及中组部《关于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意见》,党员大会和主题党日的功能定位具有以下区别:
1.职能差异
党员大会:作为党支部议事决策机构,其核心职能是“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包括选举支委、接收预备党员、处分党员、审议工作报告等。这些事项需严格遵循《条例》规定的程序(如表决需半数以上有表决权党员到会,赞成票超半数方可通过)。
主题党日:以“集中学习、组织生活、民主议事、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强调主题性和灵活性,不涉及强制性表决程序。
2.程序规范要求
党员大会的召开需提前通知、明确议题、规范记录(须载明表决结果及参会人数),且涉及选举或处分时不得以其他形式替代。
主题党日虽需固定时间(每月1天),但具体形式可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例如通过参观学习、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
(若主题党日中涉及党员大会的法定职能(如投票表决),必须单独召开党员大会;若仅进行学习、讨论等非决策性内容,可与主题党日统筹安排。)
二、三类可合并场景与禁止情形
二者可在以下场景中结合开展,但需满足特定条件:
(一)允许合并的三种场景
1.“学习+通报”模式
在主题党日中安排理论学习后,向全体党员通报支部工作情况(无需表决)。例如:某村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主题党日中学习政策文件后,由支部书记通报季度工作进展。
操作要点:通报内容不得涉及需表决事项(如工作计划需调整时,须另行召开党员大会)。
2.“议事+调研”模式
将党员大会的议题调研环节融入主题党日。例如:某社区党支部在主题党日组织党员实地考察老旧小区改造情况,为后续党员大会讨论改造方案提供依据。
操作要点:调研结果需在正式党员大会中汇报并表决,不可直接在主题党日中决策。
3.“教育+动员”模式
在主题党日中嵌入党员大会的动员环节。例如:某企业党支部在主题党日开展“攻坚克难”主题党课,随后召开党员大会表决成立党员突击队。
操作要点:动员内容需与党员大会议题直接相关,且表决环节须单独进行。
(二)禁止合并的两种情形
1.涉及法定表决程序的事项
发展党员、选举支委、处分党员等必须单独召开党员大会,不得以主题党日名义简化程序。
(某乡镇党支部曾在主题党日中“顺带”表决预备党员转正,因未单独召开党员大会被上级组织部门认定程序违规,结果无效。)
2.需独立记录的专项议题
党员大会的会议记录需单独归档(包括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表决结果等),与主题党日记录混用将导致档案管理混乱。
三、“三要三不要”
(一)“三要”原则
1.要明确区分议程
合并开展时,主题党日和党员大会议程需在通知、记录中清晰标注。例如:
某党支部活动安排
时间:某年某月某日(主题党日)
09:00-10:30主题党日:学习《条例》
10:40-11:30党员大会:审议第一季度支部工作报告(需表决)
2.要保证程序完整
党员大会环节需单独签到、单独记录,参会人数和表决结果必须符合《条例》要求。
3.要突出主题关联性
合并开展需围绕同一主线设计内容。例如:某医院党支部以“疫情防控”为主题,在主题党日学习抗疫先进事迹后,召开党员大会表决支援方舱医院名单。
(二)“三不要”警示
1.不要以“效率”牺牲严肃性
某党支部为减少开会次数,在主题党日中“插播”党员大会议题,导致党员对表决事项准备不足,投票结果出现弃权率过高问题。
2.不要模糊功能定位
主题党日侧重思想教育和实践锻炼,党员大会侧重民主决策,二者主次不可颠倒。例如:某学校党支部将党员大会的支委选举作为主题党日“附加环节”,被批评弱化了选举的庄重性。
3.不要忽视党员权利保障
合并开展可能增加会议时长,需提前征求党员意见,避免因疲劳影响参与质量。
《关于严格规范党的组织生活的通知》新增要求:“主题党日与‘三会一课’统筹推进时,不得以‘联合开展’名义简化程序或变相减少频次”
四、常见问题解答
1.问:合并开展是否算完成当月主题党日和当季党员大会任务?
答:若议程完整、程序规范且分别记录,可认定为分别完成。但需注意:主题党日每月至少1次,党员大会原则上每季度召开1次,合并开展时仍需确保各自频次达标。
2.问:流动党员线上参加合并活动,是否合规?
答:理论学习环节可通过线上开展,但涉及党员大会表决时,必须确保有表决权党员线下参会或可通过视频连线等方式召开党员大会,但需全程录音录像并存档。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 上一篇:党组成员和党委委员有什么区别?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