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文史:山中琐谈(三)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韩愈看山
九华山向来不奉祀道教的“神仙”,本来是没有山神祠、土地庙、龙王宫之类设置的。在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影响下,个别×在半霄亭建造了一座土地祠。“土地”是山神管辖下的一方小神,属于最低一级的微卑差使。它和“地仙”相比,则逊色多矣。“地仙”是可以随意云游名山大川的。“土地”则要规规矩矩司守这一片土地。
半霄亭,是从二圣上九华的必经之路,在陡峭的十里好汉坡上。亭内供奉的土地神,乃大名鼎鼎的韩愈。
韩愈是一位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学家,又是著名的哲学家,强调尧舜至孔孟一脉相传的道统,维护儒家的传统思想,“觗排异端,攘斥佛、老”,与佛家、道家的思想,如同冰炭。他怎么成了佛教名山的“土地神”了呢?原来,他因谏阻唐宪宗李纯迎佛骨,曾被谪贬为潮州刺史。为了把这位反对佛教、道教的代表人物拉入“神仙”行列,又置于佛教名山,宣扬“三教合而为一”思想,于是编造了“韩湘子九度文公”(韩愈卒谥文,世称韩文公)的神话。
韩愈早孤,由嫂嫂抚养成人。他有一个侄子,名韩湘。韩愈曾写诗给他侄子说:“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在汝知乎!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勉励他读书成名。后来韩湘被附会为道家“八仙”之一的“韩湘子”,还虚构他九次度化其叔父韩愈成仙的故事。《青琐高议》说韩愈谪官潮阳,途中遇雪,将韩湘政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绝句,用于途中所遇而作的七律之中。又说韩愈成仙时玉皇封赏不谢,再封他为土地神时才叩拜谢恩。甚至说他眷恋妻室,所以土地祠中有土地公,也有土地婆,实际上是贬低韩愈。
清嘉庆初年,浙江檇李(今嘉兴)地方有一个秀才上山游玩。至半霄亭,见层嶂叠翠,飞云片片,景色佳丽,不觉咏出明人所作的一首诗;“引絙千尺上高峰,身在翠微第几重,隐隐钧天仙乐导,层层镜石白云封。潜龙洞杳藏秋雨,伏虎岩高荫老松。徙倚半霄亭上景,飘然物外寄行踪。”他怡然自得,信步来到亭边土地祠,只见小小土地祠有楹联,也有匾额。奇怪的是,除了通常的“福德正神”横匾外,还悬着“昌黎文公”的小匾。再仔细一看,那楹联是:今守九华山一隅,昔贬潮阳路八千;又一联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秀才读罢,怒不可遏,心想:岂能容忍×如此明目张胆地侮辱韩文公!于是气冲冲至亭内与×辩理。×以民间传说为依据,与秀才争论,双方相持不下,最后秀才愤然离山。
那位秀才赶到青阳县城,邀集秀才、举子,联名呈禀至省里,控告半霄亭×蔑视韩文公。学使阅此是文亦勃然大怒,立即批示青阳县令严加查处。县太爷是经过科考升官的,自然尊崇韩愈,立即派员将该僧解至县衙,杖责二十,逐出九华山,並拆毁了这座土地祠。这才平息了一场轩然大波。
韩愈没有来过安徽,更没有到过九华山。这段神话,反映了儒家思想与佛家、道家思想的冲突和斗争,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呢。
碧桃浮涧
碧桃浮涧,是出自唐乾宁年间(894—897)神仙家赵知微在九华山的故事。当时他在九华山的凤凰岭建造了一座延华观,在沙弥峰顶炼丹,在凤栖峰下一块巨大岩石边植桃树千株,花朵为碧色,名碧桃园,岩石得名为碧桃岩。岩下有瀑布,大且长,素称“九华第一泉”,又有“悬水”之称。下游为浮桃涧。南有山泉,进出清流泯泯棼棼,如乱丝一片,其声澌澌,称为“澌澌水”。桃花流水,危岩瀑布,这就是九华十大胜景之一的桃岩瀑布。
相传在九华山修炼的赵知微,晚年鹤发童颜,身着绣有“太极、八卦”图案的圆领、宽袖道袍,头束道髻,戴“九梁巾”的黄冠,飘飘然有神仙之态。
沙弥峰是赵知微炼丹的地方。他坚持不懈地在峰顶作吐纳、导引的道术,以其身体作为“丹鼎”,修炼自身内部的“内丹”,同时在峰顶筑茅庵,内设丹炉,将一些药物置于炉内烧炼“九转金丹”。清中叶,两名行脚僧至九华朝谒地藏,爱九华风景秀丽,于是披荆斩棘,到沙弥峰顶搭茅蓬居住。据说在开山结庵时,峰顶还有赵知微的丹炉遗址。
赵知微的弟子众多。他向弟子讲授道家理论,传授“符箓”、“咒语”等。他的弟子视他为得道的“神仙”,传说他能呼风唤雨,疗病除妖。李唐王朝屡次诏令赵知微进京,均被其婉言谢绝,匿居深山不出。朝廷乃派遣使臣专程至九华山延华观,捧来钦赐的“碧云皇冠,青霞羽衣”,名噪一时。
赵知微和弟子在凤栖峰下遍植桃树,暮春三月,桃花盛开,千树枝头花碧如玉。赵知微常与众弟子同饮于碧桃林中。碧桃成熟了,他们也不采摘,任碧桃掉落深涧,漂流而去。当地居民坐享其成,从涧里捞食甘甜如蜜的碧桃,都说这是他家赐给的“仙果”。涧溪因此得名为“浮桃涧”。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九华文史:山中琐谈(二)
- 下一篇:安徽名人—清代书法家、篆刻家,怀宁人邓石如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