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九华文史:山中琐谈(四)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二圣上山

九华山有座二圣殿,古名二神殿,坐落在山的北麓。殿不大,是一幢江南明代民宅式的建筑,殿门面临上山古道,龙潭溪从东南百来,绕守而过,环境幽雅。过去一些善男信女到九华山朝拜,见庙烧香,见菩萨磕头,二圣殿是他们朝拜的起点,拜佛的活动从这里开始。

殿里供奉的二圣,头戴乌纱,身穿朝服,腰束玉带,足蹬粉底朝靴。身高七尺,面庞丰润,黑色的三绺胡须齐胸,明亮的两只眼睛炯炯有神。两尊金色塑像几乎一模一样,象是孪生兄弟。所谓“二圣”,儒家称周公、孔子为二圣;民间传说的神话人物“和合二仙”,也称“二圣”。二圣殿里供奉的二圣,既不是周公、孔子,也不是“和合二仙”,而是金地藏的两位舅父。这里有一个传说。

金地藏是新罗国国王的近属,他的舅父自然也属名门望族,但不详其姓名。金地藏在九华深山苦修,创建佛寺,声名远播后,新罗国×纷纷前来,拜他为师,一时徒弟剧增。但山中生活很清苦,金地藏曾以白土掺米煮食度日。每当徒众聚集时,食粮缺乏,便掘青色细士,即“观音上”充饥,众僧被称为“南方枯槁众”。金地藏的亲属听后焦念万分,高堂老母更是痛儿心碎,于是请其两位舅父跋涉来山看望。金地藏的两个舅父来山,受到外甥的×思想影响,也住在九华山不走了。大乘佛教在家的男女×都应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五条戒律。两位舅太爷吃惯了油腻肥鲜,贪杯嗜酒,缺少禁酒忌荤的决心,既想修行,又想饮酒食肉,其外甥虽屡次劝导,仍是积习难改,不得已,金地藏将他俩撵下山去。后人为纪念金地藏两个舅舅的九华山之行,在山脚下为他俩立庙祭祀,供食荤素不拘。过去,在皖南一些地方流传一种“二圣会”的集会。即农历七月三十日做“地藏会”,焚香、诵经,参加者出钱办素斋聚餐。翌日,即农历八月初一办“二圣会”,祭祀金地藏的两个舅舅,供席有荤、有酒,参加者同样焚香礼拜,聚餐时则是大酒大肉了,这与佛×的“盂兰盆会”、“观音会”等迥然不同。

金牛失踪

九华山南一天门外的南阳湾附近山边有“牛栏栓”,它是天然形成的状似栓牛的岩石桩柱,这个地方也因它而名“牛栏栓”。它有一个流传久远的神话故事。

传说在远古时候,天灾频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对逃荒的夫妻。他俩带着一个小孩,肩担一副稻箩,到这荒山野坡栖身。凭着勤劳的双手,夫妻俩披荆斩棘,开垦了几亩瘠薄的山田,春种秋收,过着艰苦的生活。”时光易逝,一瞬三年过去了。一天傍晚,突然来了一头金色黄牛,在茅屋后边的天然栓牛石桩边停留不动了,如自家耕牛晚间归来一样。这位纯朴的农夫认为物各有主,他人的耕牛不能苟取,一连数日到周围村庄寻找耕牛的失主,但始终无人认领,只好放在自家代养。

这头金色的黄牛不但力气大,而且很驯顺。它改变了这户农家的生产条件,使满地砂砾的跷瘠山地,成了肥沃的水田。农户的稻谷收获骤增,收入增多,成了殷实的富裕之家。生活也讲究起来了,食不厌精。夫妻俩从此不再下地于活,雇了长工种田,童工放牛。他们待雇工很苛刻,要雇工们起早贪黑地干,而吃的却是残羹剩饭,大家怨声载道。一天晌午,他家的放牛娃正在山边收放这头黄牛,这时来了一个江湖术上。据说这术土是个善察“风水”的堪舆家,他听了放牛娃的讲叙,起了仗义之心,于是踱至这家住宅的周围观察,回来悄悄告诉放牛娃说,天黑时将那根天然栓牛石桩砸断,黄牛就会跑掉,他家就会受到惩罚。这一天正好是农历七月初七,入夜时分,放牛娃扛着镢头悄悄摸到牛栏边,猛力将石牛桩砸断了。只见黄牛抖抖皮毛,浑身发出金色亮光,哞哞叫了两声,就向九华山主峰奔去;到了山顶,又发出一道金光,直冲云霄。这家忘本的农民失去金牛,家业逐渐衰败,受到了惩罚。

据说这头金牛原是天上的河西牛郎,因与织女配婚,遭到天公反对,被贬到这地方来的。放牛娃击断石牛栓,才使他“银河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除七夕外,金牛经常藏在九华山的金光洞里。此洞可望而不可入,人们只能从洞隙窥视,据说有人曾看见金牛在佛前走动哩!古人游此洞,曾写诗日。“崖存千岁柏,金光古洞幽,岩阴若天倾,瀑落万年秋”,“金牛归何处,云山两悠悠”。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