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第一村齐云山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十多年前,在中国的旅游界发出了一个深情的呼唤:“齐云山,你在哪里?”这在外界来说,并不以为然,而对于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的齐云山来说,则显得十分尴尬了,毕竟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又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后来又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而今,在中国的旅游界又渐渐响起了一个自豪的声音:“齐云山:我在这里!”由休宁县人民政府和安徽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的“齐云山与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又把这个声音传得更响更远更久更广泛,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合肥、黄山等地的专家、学者、记者欢聚休宁,通过“坐而论道”,实地考察,认为齐云山是当今旅游市场上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净土,是中国乡村休闲养生的福地。
胡孚琛:齐云山是中国明代道教的活化石
齐云山有幸,休宁县有幸,在齐云山与中国道教文体研讨会上,来了一位道教文化研究扛鼎级的专家,他就是德高望重的胡孚琛教授。
身为哲学博士、研究员胡孚琛,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外国留学生导师,兼全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老龄协会道家养生学委员会副主任,专门从事道家与道教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对道家与道教文化的研究造诣很深。
胡孚琛教授向大会提交了两篇论文,其中一篇是《宗教、科学、文化反思录》,认为人类本身就是文化的动物,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宗教是人类精神回归的家园:“文化大革命”人为消灭宗教的浩劫给中国历史留下沉痛的教训……齐云山的历史遭遇正如胡教授所言。所幸的是,齐云山还留下玉虚宫等宫观,修复了太素宫等宫观,还留下了五六百块摩崖石刻,道教文化的精髓还在,灵气还在。真是慧眼识珠,胡教授第一次登上齐云山,就从那些大大小小的摩崖石刻中辨出了不少是道人、道教研究家的真迹,其中最出名的是明代医家、号梅墟,别号梅巅道人的周履靖。胡教授由衷赞叹:齐云山是中国明代道教文化的活化石,齐云山是中国明代道教文化的活化石,齐云山的道教文化在中国独树一帜。
周履靖:齐云山是中国道教的“真灵伟绩”
自古名山僧占多,而齐云山则是道家的天下。自从嘉靖皇帝求嗣显灵、赐建太素宫,各路官员、各方名道名僧、各地文豪雅士趋之若鹜,在齐云山留下稀世墨宝,自宋至溥,大大小小的摩崖石刻有1000多处,堪称中国的金石宝库。
明代医家周履靖,嘉禾(治今浙江嘉兴)人,隐居不仕,自号梅巅道人。他笃信道教,精养生、气功,长期在家修行吟咏,不权是一般的道教信仰者,而且具有较高的道行,所以,他的戏剧作品往往闪烁着“道”的灵光。
明万历九年(1581年),周履靖慕名来到人间仙境齐云山。登九里十三亭山道,筓桃花涧畔洞天福地,经一天门来到真仙洞府。真仙洞府真乃中华一绝,景之奇,洞之幽,水之莹,神之灵,道之浓,“天开神秀”、“天开图画”,任何赞语在这都显得苍白,集戏剧、诗词、医学、道行、金石书画于一身的周履靖陶醉其中,啧啧称赞,写下了“真灵伟绩”四个刚正清丽的正楷大字,被镌于黑虎岩上。小壶天,方寸之地,却壶小天地大,令人叹为观止。这里是道士飞升之所,这里是香客煮茶品茗之地,这里是近观横江远眺天都之境,这里是退一步每阔天空的三思之处,周履靖感其境,提笔写下“蓬壶深处”四大篆体大字,意境深远,道义很深,催人深思,令人遐想。过浮云岭,往玉虚宫,丹霞地貌,山林苍翠,周履靖又情不自禁,以“霞外奇观”以誉之。
李宏鸣:齐云山是中国道教第一村
在齐云山与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对齐云山的道教历史、遗存、地位及研究价值、开发价值等,从各个角度作了深入的探讨。市长李宏鸣说:“齐云山是中国道教文化第一村。”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认同。专家们还认为,齐云山价值还在于,它是原始自然的,它是原汁原味的。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 上一篇:凤阳花鼓戏
- 下一篇:因水而美、因文而盛发现那宿松之美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