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吴地风物—曾识古镇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曾是一种期盼,也是一种悬念,谁也不曾想到,在这离城市咫尺之遥的地方,会有一座四面被水包围的村庄,看来不远,要去却难,从苏州乘船要花上半天时间,到日暮时分才能悠悠望见。

曾是一种真旧,从长满老人斑的古街看去,小镇是在晃晃悠悠的水里,水积淀着历史,流动得有些凝重,有点滞缓。街中那座老楼,一进连着一进,被岁月磨碎的方砖,被时光斑驳了的墙壁,那褪了色却更具色彩的花窗,这些都让偶尔来此的画家们,先在考虑如何调色。

曾是一种觅静,古镇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静,是那种久违了的静谧。白日里树定风轻,阳光到此也眯缝了眼;晚上有月相伴,伴我们去拱桥、湖畔,在月白风清里,读一下线装本里说过的古镇。即便无月有灯,灯也是那种不浮不躁的灯晕,照在心里,让你很久很久都挥之不去。

曾是一种牵念,古镇的人很容易亲近,在老屋前晒太阳的老婆婆,在石码头边洗衣的大嫂,在桥畔对弈的老伯,都会同你讲许多故事。古镇在他们嘴里被说活了,他们嘴里的故事都充满传奇,没有丝毫的脂粉气。让你离开古镇后还时时惦着小镇的那些说故事人。

曾识小镇,识的是那些真真的,静静的,悠悠的东西,她是水乡的一面镜子,在生活的波光里,在人们的心湖里,留下了些许亮色。

如今我走进古镇,总会想着那些曾经,那些很本色的曾经。经过那些被刷白漆红的粉墙花窗里,我在揣摩着它的本来面目,在依然曲曲折折的街上,面对那些营业得红红火火的店铺,忽然又在想当年的那些老木栅板今在何处;迎风飘着的面面店招酒旗,前些年似乎稀些,现在密得挤窄了小街,像在引导游众走进一处处布景,倒也让我有点灵感,觉得自己像一名演员,融入了这一出怀古的话剧中。一路走着看着,不一定是在访古,也许是在寻找十多年前结识了又使我留恋了的东西,寻那些被遮盖了的历史尘封。

未近中午,有炊味漫散着。浓浓的是那江南人家很熟悉的汁汤味,甜甜的腻腻的,盖过了水乡水的韵味,走进巷深处,香味越发浓烈,似乎感觉是走进了旧时大户人家的厨房,一种酒足饭饱后的富足闲散。再看看那些被新景点扩大了的地盘,同时又感觉到了小镇那种发了福的富态。

然而我仍在寻觅那些曾经,在这店堂里忙碌的,是否是当年曾经耐心为我指过路的大嫂?那酒旗飘飘的饭店,是否是我当年要过一碗茶喝的住家?那带了些洋气的咖啡屋,是否是我曾经不请自进造访过的老宅?很老很老的小镇,确实经过了一些梳妆打扮,不是刻意的,而是一种潮流的熏陶。尽管水仍是那样的水,桥还是那样的桥,石板街还是那样的石板街,却使当年曾经来过的人,每每走进免不了会惦念起小镇的曾经,产生一种对质朴的怀旧和对真实的追思。

想着,走进了那条为复古而建的走廊,水边摇船娘的招呼游客,农妇挽着竹篮在叫卖,用的还是浓浓的乡音。走出水廊,天下起了蒙蒙春雨,离小镇渐渐远了,天地间开始朦胧,遥遥望去,才感觉古镇的远景还是那么古朴,我的牵念也终究在这朦胧中悄然淡去。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