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吴地风物—桂花冰糖鸡头米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国庆节前夕,娄葑镇政府为“水八仙”之一的鸡头米举办美食节。这消息,使我想起了桂花冰糖鸡头米这道著名的苏式点心。桂花冰糖鸡头米是一道甜羹,总是用精致的蓝花或红花小汤碗盛着,洁白圆润的鸡头米潜在碗底,用冰糖熬成的甜水养着它,金黄的桂花则漂在水面,与汤碗同样精致的小汤匙扣在碗边。若在暑热天吃,便用蓝花碗盛,冰镇后上桌,如在大冷天尝,就把它盛在红花瓷碗里冒着热气端上来。桂花是为了去除嘴里的秽气,让你满口留香,冰糖的甜味充盈着口腔,包裹着舌头,犹如铺排好毛绒绒、软绵绵的红地毯,迎接鸡头米的光临。在你的大门口作好了如是的准备后,你才可以用蓝花的或红花的汤匙作驾乘,抬着鸡头米前来光临。

当你轻启双唇,露出上下两排白森森的钢刀利剑般的牙齿的时候,鸡头米大吃一惊,说时迟,那时快,你一下就打翻了驾乘,鸡头米咕唧一下就滚倒在了红地毯上,你随即紧闭了大门,把鸡头米在红地毯上颠簸几下,顺势便把它们推到左右两颊白色的槽牙上,轻压慢磨,欣赏着它的坚韧和糯粘,压碎磨细了的鸡头米,和桂花的香味冰糖的甜味搅和在了一起,让你觉得满口的充实、甜蜜、愉悦。

许多人爱吃桂花冰糖鸡头米,但不少人却不知道鸡头米是怎么来的,千万不要望文生义,鸡会啄米,鸡头上却是不长米的,所以叫鸡头米,是因为那可以食用的像珍珠一样的白色颗粒是从如鸡头般的果实里剥出来的。鸡头的外层是一种褐色的包皮,剥开包皮,它里面充填着紫红色塑料泡沫状的物质,在这种精心包装的泡沫中有黑褐色的坚果,那坚果的皮很硬,乘着潮气还可用指甲剥开,如果干了,那就得用钳子或锤子了。剥取鸡头米需要细心,更需要耐心。

鸡头米是水生植物,学名叫芡,睡莲科,生长周期与荷藕同步,它的叶圆且大,边角向上翘起,从形体上看如一面面大筛子平铺在水面上,只是叶面长满了尖刺,它在夏日里开着幽蓝的花,别样的美丽,但那花儿只是浮在水面,从不招摇着伸向上空,叶茎和花茎上都长满了刺儿,使你亲近不得。花谢后,它的花萼并不脱落,它慢慢地闭合和膨胀,形成如鸡头般的果球,在果球的内里孕育着坚硬的果实。

它叶上茎上长满的刺、它花色的幽蓝、它果实的坚韧,总让人觉得它与苏州的绵软亲和的属性有点格格不入,我想它肯定是外来物种。不过苏州人早就种植它了,并有“南塘鸡头米”的品牌。

苏州人种植芡不是欣赏它的怪异,而是品尝它别样的口味,据中医理论,说鸡头米有健脾涩精的功能,治脾虚泄泻、遗精及带下等症。时人总脾虚,时人多阳萎,因此吃鸡头米成了时尚,成了保健,成了男人的爱好女人的需求。但是苏州人并不把鸡头米纯粹当药吃,苏州人要用文化来包裹鸡头米,要吃出它的精致和秀美,吃出它的温润和多情,于是就演出了开首的种种铺排和闹猛。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