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吴地风物—清明螺,鲜如鹅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老家地处水网地区,纵横交错的河塘里,生长着许许多多的螺蛳。螺肉十分鲜美,无论是清蒸、生炒,都十分可口,是寻常百姓餐桌上一道既经济又实惠的乡土美食。

记得小时候,要想吃螺蛳,是一件十分便当的事情。家前屋后就是塘河,碧波粼粼的河里,水草丰茂,长着成千上万只螺蛳,每当清晨或傍晚,一粒粒褐青色的硬壳螺蛳从河底的污泥中爬上滩岸,爬满了一个个浅水石阶,它们悠悠自得,慢慢掀开头顶的硬盖,吐着两根短短的、软软的触须,把大半个身子露出壳外,安详地栖息在水中。每天傍晚,我就拿着脸盆,到屋后的水栈石上,只花一刻工夫,就可摸来一二碗螺蛳,拿回家用清水洗净,放在盛满水的盆子里浸养一夜,让它们把壳内的污物全部吐尽。第二天再剪去螺尾,洗净后放入葱、姜及油盐酱清蒸,或放入葱、姜、糖等佐料生炒,这样烧出的螺蛳,味道十分鲜美。你只要在碗中抓起一粒,把螺口对准嘴边,轻轻一吸,一团鲜美的螺肉就吸出来了。

当然,也可把螺蛳用开水烫熟,再用针尖把壳内的螺肉挖出来,去掉螺盖,用螺肉同笋丝、韭菜等生炒,也是一种美味佳肴。

“清明”前后,是螺肉最肥嫩季节,自古就有“清明螺,鲜如鹅”的美称。我们这些农家孩子,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三角小网到河滩耥螺蛳。三角网网口横着一根短竹板,把网张开,上面十字形系着一根长竹竿。把网伸向河底,沿着河岸一直耥过去,就把浮沿在河泥上的螺蛳一粒粒耥入网中,碰到好运气,二三网就是一大碗,花上个把小时,准能耥到10多公斤。

清晨,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我叫醒,我拎着一竹篮洗净的螺蛳来到农贸市场,坐在门口的一个角落旁等待买客,有人要买,就用碗给掏一碗;碰到有买家要求剪掉螺尾的,就忙拿起钢剪,“咔嚓、咔嚓”地剪起螺尾来。那时螺蛳不值钱,一大碗只一二分钱,一个早晨能卖个几毛钱,也算蛮高兴的了。

母亲是烹调螺蛳的高手,经她手烧出的螺蛳,不但没有泥土味,而且还好吸,味道鲜美。她还能用螺蛳做出一道道好菜。最拿手的要数螺肉蒸蛋了。拿一二个鸡蛋捣碎把蛋汁倒入碗中,用温开水冲后捣碎成糊状,再放进20多粒出壳的螺蛳肉,然后放在锅中蒸煮,旺火烧开后再闷一刻钟,一碗黄澄澄的螺肉蒸蛋就好了,一粒粒青黑晶莹的螺蛳肉镶嵌在淡黄色的蛋汁中,真是色、

香、味俱佳了。

近年来,河塘的水质污染严重,河塘里的螺蛳越来越少了,街头小贩卖的螺蛳,不但价高,而且还失却了以前的鲜美味道。但愿这昔日农村十分普通的河中“一鲜”,不能像鱼时鱼、刀鱼一样难觅踪影,希望它永远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