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地风物—门槛精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小 中 大】
江浙一带常把会算计、找窍门、精明老练、能占便宜的那套本领称之为“门槛精”,或谓之“贼门槛”。其实,“门槛精”、“贼门槛”,均是从“石门槛”一语衍化而来。
相传 ,隋代山阴(即今浙江绍兴)有座永兴寺。寺中大法师叫智永,名法极,人皆称之“永禅师”。智永和尚乃晋朝“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世孙。他继承祖术,工于书法,但总认为自己的书法功力远 远不及祖先王羲之。为此,他发愤图强,练字竟写秃了成千上万支毛笔。据说,智永和尚每当写秃1000支毛笔,便将这千支秃笔捆成一扎,装入瓮中,埋入土里,堆成坟状,并戏称之为“退笔冢” 。
功夫不负有心人,智永和尚的书法终在隋代名噪四方。他晚年书《真草千字文》800余本,分送浙东诸寺院,佛门视若珍宝。为求其墨宝,永兴寺门庭若市,连寺院门槛都被踏烂。于是,智 永和尚叫人将门槛外包铁皮,这“铁门槛”又被无数慕名前来者踏破。最后,智永和尚便将寺院门槛改成“石门槛”,这“石门槛”自然经磨耐踏了。人们纷纷赞扬“智永和尚的办法真好”,“ 石门槛牢而耐磨”,甚至把智永和尚造石门槛之法称为“门槛经”。从此,人们便把点子多、办法好叫作“门槛经”。因“经”与“精”、“贼”与“石”近音,“门槛经”、“石门槛”便广传 为“门槛精”“贼门槛”。至此,“石门槛”、“门槛经”的原来喻意迥然变味,从原本的褒意变作本文开头所述的贬意了。
【来源:网络整理】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