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寻踪—竹山,南太湖的一颗明珠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小 中 大】
惠山群峰起伏,九龙飞舞。其分脉蜿蜒南行六十里而至南太湖边陲,龙尾突入湖中,形成历史上有名的竹山。
竹山位于南泉镇塘前村,庙港之西,沙渚之南,三面抱湖,景色幽美。
立山巅而远眺,湖光山色尽入眼帘,顿生如入仙境之感。时值中秋,旭日初起,空氵蒙的湖面泛起淡淡的红晕,宛若梦中初醒的少女。昊天共湖水一色,银鸥与渔帆齐飞。晨风送爽,百里湖面波光 粼粼,缓缓发出轻微的涛声,把游客的思绪带向远方,油然而生无限的遐想。俯视湖边,无数巨石参差立于水边,大者如苏州虎丘千人石而广袤倍之,浪花飞溅,犹天女散花。竹山北与沙渚拱形 相峙,一条弧形长堤连接两山,恰似长虹卧波,湖水清沏见底,贡湖自来水厂坐落岸边。八时光景,能见度扩大,拖山、马山浮显于烟波之上,若隐若现。盘桓下山,伫立水边,见芦苇黄绿相间 ,芦花在微风中飘摇。旁有渔港,大小渔舟歇息其间,桅樯纵横,不时传来渔民的欢声笑语。
别看竹山并不高大雄峻,宋代、明代都是无锡的风景胜地。那时的竹山,稠植翠竹,曲径伸入竹 林深处,山泉淙淙,鸟鸣嘤嘤,竹影摇曳,因之得名。南宋著名词人蒋捷隐居于此,吟诗填词。蒋捷,字胜欲,号竹山,阳羡牗今江苏宜兴牘人,南宋度宗咸淳十年牗1274牘进士。入元遁迹 不仕,一生喜好著述,有《竹山词》传世。蒋捷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悲慨清峻,萧寥疏爽。其中有“风又飘飘,雨又萧萧”名句的《一剪梅》、表现词人青年、中年、晚年时听雨 的不同感受的《虞美人》都被历代文人传为绝世佳作。康熙时王果延在一首诗里说:“胜欲先生首倡游,得名四百有余秋。”竹山因景得名,又因人得名。自此以后,竹山成为骚人墨客聚会抒怀 之地,终成游览胜景。明代应天府通判秦励在科举失意之后,隐居于庙山沙豆角,建亭于沙渚之上,面对竹山抒发思古之情。清代礼部尚书邵宝于成化壬寅牗1482年牘游竹山,十九年后于弘 治庚申牗1500年牘再访秦励于沙头,过竹山并赋诗记游:“十九年来复此游,醉眸高阁五湖秋。弧松似盖峰前立,万舸如云水面浮。有兴直须瞻此极,无诗真恐负南州。凭谁再作登临诗,淮 海先生未白头。”此后游竹山的高人名士纷至沓来,留下许多和邵宝游竹山的诗篇,成为无锡诗坛盛事。
风渐大,湖水拍打着山岩,发出巨大的涛声,仿佛向我们诉述竹山七百多年来的沧桑 变迁。时迁境移,但竹山的自然景致和人文历史仍然充满着无穷魅力。竹山是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四围山色参差见,一带湖光潋滟浮”的美景,实在让人百看不厌;竹山又像是一件精致的古 玩,那丰厚的人文积淀又确乎让人玩味不尽。如果把采石形成的石塘改成石壁千丈的内湖,内外两湖架桥相连,动静相应,加上植松竹、筑亭轩、立诗碑、建回廊,竹山这颗南太湖的明珠将拂去 尘封,闪出更璀璨的光芒。如能与梁河湾、康山湾、红沙湾、虾须湾一起开发,与庙山、拖山、马山或游轮往返,或架桥于烟波之上,必将形成一个美不胜收的新景区,为无锡山水城添上浓艳的 一笔。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古迹寻踪—牛塘窑·胜子岭·点将台
- 下一篇:古迹寻踪—睢阳血战中的张巡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