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散议—回忆阿炳的演奏技艺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小 中 大】
2000年12月4日,是阿炳去世50周年的纪念日。当年亲耳听过他演奏 的人,应该都是上了年纪的少数老年人了。他的演奏技术确实高超绝伦 ,笔者把聆听他演奏后的感受,拣其中最深刻的 二三事回忆如下,以飨 读者。
20世纪40年代,瞎子阿炳那时已穷极潦倒,一般在夜晚,由他的女 人搀扶着在北门塘上、新三里桥和南门南上塘伯渎港一带一面行走一面 背上琵琶,手中二胡 奏着“三乐”(乐曲),口袋里还有小摺子,上面 请人写着他拿手演奏的曲子目录,供顾主们选点,以此招揽生意,用以 糊口。那时候喊他演奏的人很少,因为穷人多,富人少,都没有闲钱来 给他,由于北门塘上和伯渎港一样,当时有米行大商贾,可能会有人喊 (雇)他拉(演奏)一曲,因此经常在这一带转动。
有一天,我看到有一个顽童,突然喊他:“喂!阿炳,来拉胡琴 ! ”那时候我亲耳听到,阿炳马上停了拉“三乐”的乐曲,而胡琴中,忽 然拉“奏”出了“噢!来了!”活像一个小姑娘答应的声音,不但清脆 像银铃,而且音质既“糯”又“嗲”,带甜润, 那时我惊呆了,胡琴竟 会发出这种声音,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高超的演奏技术,是达不到 这种效果的。但是当时这个顽童喊了一声,拔脚就跑掉了,原来他是故 意逗着玩的,而阿炳的瞎眼 睛是看不见他已跑掉了,他的女人,就对他 说:“喊的人跑掉了。”阿炳只好再继续奏起他的“三乐”乐曲,仍由 他女人扶着往前走,希望真正有人能雇他演奏,才能维持明天的生计。
笔者于那时要谋求生计,经常奔波于各街道之间,有一天夏晚,已 经夜深了,街道上乘风凉的人也已逐渐稀少,当我匆匆走过一家米行门 前时,忽然听到一阵清脆的锣鼓声,我诧异地寻找着,夜 深为什么还有 锣鼓声,我随着声音寻去,发现有一堆人,围在那里,走近一看,原来 这家米行老板,正在喊阿炳演奏琵琶曲《划龙船》,附近乡亲围成一个 圆圈,都站在那里观看,米行老板躺 在藤榻里听,阿炳坐在旁边长凳上 ,正在操着琵琶,这锣鼓声就是在阿炳的琵琶上发出的,我有幸也挤进 圈内去欣赏他奏的《划龙船》曲。
其实阿炳的琵琶曲《划龙船》,要比二胡曲《二 泉映月》创作得更 奇特,更精彩。此曲系根据无锡明清时代,端阳节赛龙船所发出的声响 模仿创作而成,因为当时市民对《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曲子 不甚欣赏,故阿炳绞尽脑汁要创 作人民喜闻乐见的音乐。《划龙船》创 作完成后,的确曾受到一般人的喜爱。阿炳演奏的程序是13只龙船先一 只只从内河集中到太湖,再在太湖里展开竞赛。笔者是中途去听的,阿 炳的琵琶先 演奏锣鼓声由低到高,表示一只龙船已由远处行到近处来了 ,再奏原地打转号和朝皇号说明龙船正在过桥洞,这时琵琶停了锣鼓声 改奏乐曲,我听到的是《将军令》,使我惊奇的是琵琶上居然 奏得出唢 呐声,而且非常威武雄壮,非常逼真,更奇特的是老资格的无锡人,竟 会从阿炳的琵琶演奏中,听得出不同龙船的种类来,如黄龙船用的是京 锣,奏的乐曲是《苏武牧羊》;青龙船上 用的是徽锣,奏的乐曲是《小 小无锡景》……等等,然后再奏锣鼓声由高到低,表示龙船已朝皇结束 渐渐地行到远处去了,这样一共要过13只龙船,说明13只龙船已全部进 入太湖了。
以后 演奏就进入了高潮,即在太湖里竞赛的热闹声响,先是齐声前 进号的锣鼓声,表示了13只龙船在起跑线上一齐行进,而后是锣鼓声二 重奏,表示龙船行进中有快有慢,声响是交叉起来,再后来锣 鼓声此进 彼落,杂乱起来,变成众锣齐鸣,中间还隔着水声,表示竞赛已白热化 ,再后来琵琶中弹出了岸上人群中发出了阵阵的欢呼声,表示龙船已冲 过终点,第一名已产生,这时候,锣声、 鼓声、水声、人群欢呼声,一 齐袭来,听众心中呈现一种欢乐祥和庆贺的世界。他的演奏特点是老人 、妇女、儿童都听得懂,无怪乎受当时群众的喜爱。再以后锣声逐渐稀 疏,演奏即逐渐停止,阿炳站起来拱手鞠躬,表示谢幕。
阿炳的演技是高超的,决非千日之功可以达到,是几十年的经验积 累,所以笔者至今记忆犹新。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学人散议—清明柳俗
- 下一篇:学人散议—陆尔奎与《辞源》的编纂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