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旅—序钦颂《敝帚集》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小 中 大】
钦颂这个名字很好记,一旦被你记住了,他的神采、他的文雅、他的真诚,就会在你的记忆中挥之不去。其实,钦颂是艺名,他的原名是钦可久。
说起钦颂先生的姓,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有其独特的传奇。据钦颂介绍,钦氏始祖源于北宋后期,有一个藏民宜也吉多,身材魁伟,武艺超群,在历经艰险、死里逃生后,被宋徽宗封为御前侍卫,并赐姓为钦,名高一。物换星移,传至钦颂,已是29代。一个人能记住自己的先祖,不仅是孝心所至,寻根情结,而且是一种文化涵养,一种先贤在九天之上的感化,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传承。一个人的名字,不仅仅是让人称呼的符号,而且往往隐含着一种文化内涵,给人启迪。钦颂这个名字,注定他要一生歌颂别人,歌颂生活,颂扬心中的绿洲,颂扬逝去的岁月。
与钦颂先生相识,是一种缘分。文情墨趣,成了我俩相识的载体。同钦颂先生的交往中,有些事至今印象深刻。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任无锡市南长区区委书记,由我先后主编的《古运河畔南长街》和《南长春秋》两部书,钦颂不仅参与了撰写,而且承担了装帧设计。记得我当时曾提出不少修改意见,他都欣然接受,一次又一次地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在此过程中,我不仅看到了他那颇有创意的艺术才华。而且看到了他谦虚执著、平易务实的人品。随着多次接触,他的才能与品格,越来越让我敬佩。特别是他的许多封面设计,不仅帮别人的著作穿上了美丽的外衣,而且提高了书籍的艺术品位。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他先后给沈映冬老先生6部专著作封面设计,不仅从封面上凸现出作品的厚重,而且从时间的跨度上反映了两人情谊之深厚。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种偏爱。钦颂先生也不例外,他的偏爱就是文学艺术。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他倾情写作的传记《我的音乐之路》,你会由衷地感到:音乐已成为钦颂行走的节拍,音乐已融化为他无法割舍的灵魂。无论时代风云怎样变幻,无论环境如何变迁,钦颂善用一种扯不断的浓浓情结——音乐艺术、音乐伙伴,来充实、丰富和超越五颜六色的生活。在钦颂所作的歌曲中,不仅在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一颗赤诚之心。而且在悠扬欢畅的音符中可以倾听到心泉的流淌。顺着钦颂的歌声走下去,那清脆悦耳的清泉,时间般缓慢但不可阻挡地流淌着。
生活正是这样,在钦颂先生的人生道路上,尽管也有曲折和磨难,(他在1957年整风“反右”和1969年“文革”动乱中,先后两次下放到农村),但他却都能以平和达观的人生态度,保持着艺术的青春。他白天务农,辛勤劳作,晚上伴着油灯,伏案创作。他不仅写词作曲,而且常在歌咏活动中担任指挥。指挥,是艺术,也是运动,更是一种迷人的风采。在他自己绘制的风景中,心中的忧伤淡淡地远去。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钦颂总是以灿烂的笑容,被人们誉为群众歌坛的“常青树”。
天赋,是祖先的恩赐,而勤奋是自身的品行。天赋加勤奋,是成功的要素。如果说钦颂先生有艺术的天赋,那么他的成功,还离不开他长年累月的勤奋。他在工作时从不敷衍了事,而是尽职尽责,专心执著。即使在离休后的十多年中,仍不断编文史、写杂记、作歌曲、觅资料、聊世事,笔耕不辍,成果累累。凡是与钦颂先生交往过的人,都会感知到他的耿直中正,言事析理,颇多识见。友人说,钦颂是那种你不必考虑委婉谨慎就可以直倾肺腑的人。见到他,你会自然流露出由衷的敬重之情。
如今,—部厚重的《敝帚集》摆在我的案头,这是钦颂先生人生之旅的足迹,是装帧清淡素雅、内容丰富多元的倾心之作。此书冠以“敝帚集”,可谓意味深长。敝帚,自谦之词,古有“敝帚自珍”之说。破扫帚,自己当宝贝爱惜,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除此之外,也有“敝帚千金”之说。其实,扫帚虽然平凡,却是家中之宝,何况钦先生的“扫帚”不是普通的扫帚,而是用智慧之丝编织而成。我认为,得到此宝物,谁都会喜爱珍藏的。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文化行旅—蠡湖寻梦
- 下一篇:文化行旅—围墙内的乌镇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