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文化行旅—雪浪山下的反迷信对联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锡南雪浪山下的一些寺庙里,由乡贤肖涤时(1882-1947)撰写的一些对联,以“神”的口吻,谴责了某些人的贪婪和愚昧,很有些反迷信味道。现举二 例:

壁墩关帝殿上的戏联在雪浪山北麓,原有一条东西流向笔直的许舍浜,流向长广溪。在封建社会,许舍浜两岸勤劳的百姓,一年忙到头,难以温饱。其中有些人迷 信起风水来了,认为是许舍浜太直,影响了当地百姓聚财,主张把笔直的许舍浜改造成曲尺形,使许舍浜两岸的百姓能聚财致富。便动工改造许舍浜,在雪浪山横山下,转 了4个角尺弯,再流入长广溪。河道改造挖出了大量泥土,便堆积在河道的转弯处,形成一个大土墩,状如一座照壁(照壁按风水迷信有镇邪的作用)。待改造完工后,当 地百姓就把这里起名为壁墩。

后来,又筹款在这壁墩上建了一座佛殿,座北朝南,背傍许舍浜,面朝雪浪山横山渚,与雪浪山南麓的大帝殿相对应,里面供奉着一尊三国时代名将关羽的座像。

俗称关帝殿。

这关帝殿不同于雪浪山周围其他庵观寺庙,没有寺产,缺乏财力支撑,因此日渐衰败。但去壁墩关帝殿烧香念佛的人还是不少,他(她)们信奉关公的“诚”与 “义”,想能有一日,在关老爷的庇护下,摆脱困境,早早发财。

清末民初,雪浪山下有一批热血青年反封建、反迷信,组成了开化乡光复会,后转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其中有一位爱好书法文学造诣颇深的肖涤时,借用关羽 的口吻,写了一副富有讽刺意味的对联:

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做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教我为难传说这副对联贴出后,得不到当地乡绅的支持,因此没能请漆工木工制作成永久 性的对联,很快就消失了。但肖涤时并不以此罢手,终于有了另一次用对联反对迷信的机会。

劝行善别吃素的大王庙联在雪浪山的东麓,有一座大王庙,与横山寺为邻,传说建于明代,规模不小,建造得十分讲究,以轴对称布局,筑有左右边庙,中有轩 亭、花厅、正殿等。庭院种有芭蕉、梧桐和名卉异草。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大王庙的传统庙会,附近四乡百姓都来此烧香念佛,十分热闹。

肖涂时继续发挥他的才能,在横山村乡绅的支持下,他用白描的手法,通俗易懂地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

荤素一般治罪善恶两样惩罚白底黑字,挂在大王老爷坐的正厅前,十分醒目。

这大王庙的大王老爷,传说是司职管理当地百姓生死与善恶的。

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便利用大王老爷等实施神治,一些迷信的人便吃起素来了,认为吃素念佛,可以消灾延寿。肖涤时反对这种迷信思想,因此,上联为“荤素 一般治罪”,意为治罪是不分吃荤吃素的,有罪当治。

下联为“善恶两样惩罚”,意指尽管人人都要这大王老爷面前报到,不可能长生不老,但是对善恶是有区别的,行善的人,寿长;行恶的人,命短;生死全掌握在 这大王老爷的手里。

这副对联在大王庙里展示了半个多世纪,直至“文革”浩劫,与大王庙一起消失。对联难免受时代的局限,但在当时顺应了民意,起了劝人为善的作用。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