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漫话—昭明遗风金顾山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小 中 大】
“暨阳三十三山半,历尽三三半未来。入寺政逢浴佛日,听经还上讲僧台。林中赛 社金轮拥,树里呜钟宝殿开。笑与茶花宿缘浅,兹行犹及牡丹杯。”这首明人季科 的《游顾山》诗,除了叙写顾山寺的听经、呜钟,以及山茶花外,主要还讲江阴三 十三座半山,其中占半座位置的就是顾山。
江阴滨江而多山,旧时号称有山33座半,其中的半座,指的是江阴东南隅的顾山, 因为顾山界于江阴、锡山、常熟三邑之间,所以亦称三界山。
从地形上看,顾山向东南有常熟虞山、昆山玉山,三点形成直线,山势如同一脉。 顾山面积不大,高仅108米,有大小两岗,远远望去,宛如西行乌龟回首顾盼,眺 望东海。顾山之名由此而得。此外,也有人称之为灵龟山。很久以前,顾山山坡上 普生蕙兰芳草,香气弥漫山间,所以也称为香山。清邑志记载:“顾山,在县东八 十里,镇以山名。市廛当山西北隅,独隶江邑。故风物犁美,习尚褒捷,染于熟风, 居多山麓。元朝风雅此其嗣晋矣。”
明人徐有贞认为,江阴顾山同苏州虎丘山、镇江的金山和焦山比起来,泉石没有它 们的清丽,而气候温润、土壤肥沃则胜过那里。顾山南有太湖,北有长江,东趋沧 海,堪舆家认为是处胜地。相传南朝梁代,昭明太子曾在顾山建造七楹文选楼, 并在此召集一批饱学之士读书编文。
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今常州)人。萧统是梁武帝的长子,南朝梁天监元 年(502)立为太子。他3岁读《孝经》、《论语》,5岁读《五经》,都能成诵。萧 统后来出居东宫,东宫藏书3万卷,他引纳贤士,与他们商榷古今,一时才人荟集。 他又招纳文学名士,编成《文选》30卷,世称《昭明文选》,对后世创作颇有影响。 这位才华横溢的皇太子未等及位便早早过世,谥昭明。由于年代久远,顾山文选楼已湮灭无 存。
南宋建炎年间,有静观法师游历顾山,觉得这地方不错,便卓锡开山,建造了顾山 庵。元末该庵毁于兵燹。明洪武三年(1370)顾山重建寺院。天顺初,僧玉峰扩建寺 院后请朝廷赐额香山观音禅寺。当时,此寺与常熟破山寺、常州天宁寺齐名。
寺内原有一株山茶树,传为昭明太子手植。经历数百年茂盛不衰。天气晴朗时,山 茶花开,十里开外都能看见,人称“十里红”,明人顾潜有《味山茶》诗:“造化 厚培何代物?崔巍直供佛楼高。柯如蜀相祠前柏,花胜刘郎观里桃。壶尚期他日 往,斧斤闻说有人操。叮咛地主勤?护,莫遣灵根恨所遭。”当地传说,乾隆帝屡 下江南,想来观赏山茶。当地人不希望皇上来打扰,香山寺僧人便用煮沸的桐油将 山茶树浇死,乾隆闻讯便不再前来顾山。
顾山集镇在山之西北里许,明以前这里属东顺乡,称顾山市。清代起改称顾山镇。 镇区李岸河上有单孔石拱桥一座,名犀带桥,清乾隆年间当地人孙培统等为纪念昭明太子萧 统而集资建造的,至今,犀带桥还保持着古朴、雅致的风貌。
地处澄东南的顾山一带,土地肥沃,物产丰茂。董巷一带水质好,种出的大米香糯 粒重,同样斗米要重斤半。它地苜蓿一般结子两盘,唯香山苜蓿却要多结半盘。铁 杆青芹菜曾运销沪上,名闻遐迩。省渡桥蟹,八爪毛黄,肉实有力。清水大虾,善 跳壳薄,肉嫩味鲜。街上烧饼,精制芥菜馅心,油松可口。本地春卷,包有韭芽肉 丝,风味独特。
顾山镇境内,水路北有张家港,南有陈市河,古塘河、北大塘纵贯南北。陆上公路 四通八达,成为澄、锡、虞、沙四地往来之要冲。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吴地习俗—外甥娘舅送礼
- 下一篇:没有了!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