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新安医学许思文与《黑罗痧问答认》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在医学不发达的时代一染是疫,往往朝发暮死。故患者闻之而色变,医者见之亦惟恐避之而不及。清代同治到光绪年间,歙北许村的许思文,则是一个能使染上霍乱的病人起死回生的名医。他幼读轩黄之书,克承家传,立志济世活人。成年后,长期行医于长淮之间,当他目睹每到夏秋之季,霍乱流行,死人如麻的情景,深为自己活人乏术而痛苦,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攻克这道当时医学上的难关!

光绪十四年(1888),他将设在袁江觉津寺的诊所取名“化奇轩”,意要化难为易,创造医学上的奇迹。从此,他白天接诊,开方施药,夜里孤灯伴读,广涉历代名医有关霍乱的论述,诊治此病的医案,分析霍乱的成因,探究预防医治之道,有前人经验的借鉴,加之自身的刻苦钻研,他逐渐掌握了治疗霍乱的很多方法。对染上是疫的上门求医者,思文均能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和性别,择方施药,故而治愈者众。一时间,“走进化奇轩,好似见着活神仙”的赞誉便广为流传,四方慕名而来的病人更是络绎不绝。

医名日隆的许思文并未因此而停止对诊治霍乱之道的探究。他认为“谋事皆应从事前用力,预防重于诊治。”为验证自己的预防霍乱是否有效,光绪二十年(1894)他自制了大量的中成药,用麻袋盛装,沉于淮河大闸之底,是年夏秋,虽然炎热异常,但饮大闸下游之水的两岸百姓却很少染上霍乱之疫的。此举使思文欣喜万分。

长期的理论探索,多年的临床实践,许思文终于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辨证防治霍乱的方法。可贵的是,他并未将此视为一己之私、奉为秘方不愿示人,而是以审慎的态度毫无保留地诉诸笔墨,期盼着自己的防治之道能给四海之内的医者以借鉴,给更多的患者以生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友人的资助下,其毕生心血的结晶一一《黑罗痧问答论》一书终于刊行问世,实现了他济世活人的愿望。

此书先述霍乱之状:“初病吐泻,继而肢凉,卒然罗瘪”;次析此病成因:“或四时寒湿凝滞于脉络,或夏月湿热郁遏于经隧,或鼻闻臭味而阳逆经气,或内因停积而壅塞府气,阴阳错乱,得之于贪凉,得之于食冷,胃脘气逆,因而发作。”后述辨证医治之法.有论有方,对预防、急救、治疗、内服、外治、针灸等方面均有介绍。

此书的刊行,给当时众多的霍乱患者带来了福音。正如吴公望先生在此书的后跋中所言:“但得是书者,味其说,遵其方,即遭其痰亦鲜有惧也!”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