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文心雕龙》之一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内容提要】《文心雕龙》是国学四部中的重要典籍,也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思想文化的重要经典,其中有着深沉的人文精神。刘勰继承了儒家的人文忧思与使命意识,坚守素志,垂文炳曜。同时佛学对于他的人格境界与文学精神也起到了深层的浸润作用。《文心雕龙》的人文精神对于当今中国的人文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从中亦可见出国学对于当代的建构意义。
【主题词】《文心雕龙》;人文创建;当代意义
【作者简介】袁济喜,1956年生,上海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一级学会)副会长。
虽然时光流逝,但是《文心雕龙》作为国学的重要典籍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经典,即使在今天全球化的电子传播时代,其博大精深的人文蕴涵与思想光彩,依然历久弥鲜,生生不息。同时她用骈文写成,情辞俱佳,金声玉振,益人神智,涵修心灵。
在传统的国学四部中,《文心雕龙》属于集部中“诗文评”之类,《四库全书》提要囿于传统观念,对于集部诗文评类及其《文心雕龙》是这样评骘的:“文章莫盛于两汉,浑浑灏灏,文成法立。无格律之可拘,建安、黄初,体裁渐备,故论文之说出焉,《典论》其首也。其勒为一书,传于今者,则断自刘勰、钟嵘。勰究文体之源流而评其工拙;嵘第作者之甲乙,而溯厥师承,为例各殊。”作者认为《文心雕龙》主要是诗文评的代表作,但是依笔者的理解,完整意义上的“国学”,是借鉴现代立场与眼光对于传统学术进行研究与诠释的一门学问,对于《文心雕龙》的体大思精与人文渊弘,也应当超越古人的局限,具备更深远的目光与方法。事实上,根据近人汪春泓等先生的考辨,《文心雕龙》的传播与接受,也是在唐代之后形成的。
经典或元典文化,在于它的人文蕴涵,既有永恒性,探讨的是普遍性的人生与文化问题,同时又具有可阐释的变易性,并非僵化的教条,可以走向当今与未来,《文心雕龙?通变》所云“望今制奇,参古变法”,可谓概括了这种经典特性。随着经典文化在今天社会生活中的复兴,《文心雕龙》的人文价值重新得到认同,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今年的人文艺术通识课程中,首次将《文心雕龙》作为重要的经典列入全校必修的人文通识课程序列;人民大学国学院也将《文心雕龙》作为经典研读的重要课程来讲授。笔者在今年八月中旬于南京中山陵召开的《文心雕龙》国际学术讨论会上,重点介绍了人民大学的这一举措,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味,并决定于明年专门召开关于大学人文教育与《文心雕龙》的学术讨论会。
这些情况使我们欣慰与沉思,《文心雕龙》的价值,在于她的经典性,而人文精神则是其中最深层的精神蕴涵。稍微了解一点中华文化特点的人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一种经典文化。自先秦以来,儒道法墨诸家所奠定的经典文化就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形态。嗣后,经典的价值与作用在两汉以后的封建社会中进一步获得巩固与发展。正如《文心雕龙》的《宗经篇》中所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除去其中的神化成份,这段话至少说明了中国古代的经典是中华文化精神的载体,是人性的奥区,文学之核心,可以穿透历史与时代而得到传承与光大。这就决定了《文心雕龙》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代人文建设中依然具有其精神价值,对此不可小觑。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细说《文心雕龙》之二
- 下一篇:儒道互补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