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

商业手工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种类多

郑州商代城有多种手工业,产品种类繁多。铜器、骨器、陶器不待说,烧制白陶、釉陶、冶炼金子、制作玉器也不稀罕,此外,还有纺织、编织、酿酒等行业。而且,已经出现了许多专手的手工作坊。在这些作坊里,生产了了我国最早的瓷器,铸出了我国青铜器中有代表性的杰作—杜岭铜方鼎,制造了艺术性极高的金质装饰品。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冶金

在冶铸青铜器上,商代的劳动者已经掌握了较高的技术,能够冶炼出合金。郑州商代城的青铜是纯铜掺锡后炼成的合金。它质地坚硬,能铸成锋利的兵器或坚硬的器具。冶炼成合格的青铜合金,既要会合理配料,又要达到一定温度。要把铜熔化、特别是要炼出铜合金,没有一定的高温是不能成功的。为此,人们使用了能承受高温的容器坩锅。这种坩锅,有的用陶士作胎,内外糊上一层草拌泥,有的全用拌泥制成。为了避免热量散失,人们把坩锅放在地炉里。这些都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同时,他们还发明了硬模铸造法。铸造铜器需要有范(模子)。较粗糙的物件,用翻砂的技术即可铸成;但是,要铸造较为精细的有图案纹饰的器物就比较困难,达不到预期目的。于是,他们创造了“硬模铸造法”。郑州商代城出土的重要农具铜钁便是用这种方法铸成的。这种方法不仅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前期是先进的和科学的,即令在现代金属铸造中,还常常见到。而这种技术的原理,我们的祖先早在商代便发明了。

商代前期,除铜器的冶铸外,金属冶炼的进步和发展,还表现在对稀有金属金子的冶炼上。在白家庄商代墓葬里发现了用金子制作的极薄的夔凤花纹,这是一件金质艺术品。冶炼金子、熔点高,工艺复杂。这种金质饰物的出土说明,早在商初,人们已能制作成精细的金质艺术品,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制陶

商代的制陶手工业有一定的规模和较细密分工。在西城墙外约一千四百平方米的范围内,发掘出十四座烧陶窑和十余座房墓。从保存下来的陶窑下部看,窑的形状大多数是圆形的,全窑分上下两部分,上面放置陶坯,下边烧火。在窑址附近,堆积着许多烧坏的泥质陶器和陶坯子,以及制造陶器的工具,从出土的大量轮制陶器可看出轮制工具已被广泛使用了。在郑州商代遗址和墓葬中还发现了青瓷器的碎片,经化验表明是用瓷土作坯烧成的,烧结程度较好,釉与胎结合的也相当紧密,击之发出清跪的金石声,具备了原始青瓷器的特征。特别是在西城墙外今铭功路的一座商代奴隶主墓内出土的原始青釉瓷尊,更是这个时期生产的原始青瓷器的代表作。它是用高岭土作胎烧制成的,火候高,质地坚硬,内外普遍涂有黄绿色釉,胎质似瓷,敲起来声音响亮清脆,与一般陶器相比,已经高出一着。这是我国最早的瓷器,它把我国生产瓷器的历史推到距今三千五百年前。

手工编织业和织布业

除了上述几种手工业及其作坊外,当时的郑州商代城可能还有手工织布业、编织业。不过,它们的规模较小,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专门的作坊,而是以家庭副业的形式出现的。在郑州商代城出土的一个铜盆上发现附着有布的痕迹,这说明当时已经有布。陶纺轮、石纺轮是纺线用的,骨针、骨锥则是缝制衣物的工具,它们出现于郑州商代城表明,那时的人们不但会纺线织布,而且也能缝衣了。从遗留下来的纺织物痕迹判断,纹路细密、规整,只有用织布机才能织出来,原始的织布机,应该是存在的。郑州商代城的居民还能够编织出很好的席和篮子。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