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

全球语境下儒学的一种存在方式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全球化”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客观的、必然的趋势。“全球化”首先表现为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经济,如加一限定性的称谓,可以说是市场经济。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大潮,必然而来的是政治理念、文化价值理念的冲突与融合。“西方”则始终在这种冲突与融合占主导地位,换句话说,“全球化”与“现代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西化”。

这里,我们无意对作为“西化”的“全球化”与“现代化”作所谓“权力话语”的判释——这是现代社会的客观的、必然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人们讨论儒学的现代性、普世性,等等,取得了一些颇为卓著的成果,但我们希望对此可以有所保留地质疑一下。比如所谓东亚的现代模式,“传统”究竟在这种模式中起到了多少建设性的作用?实在是一个问题。儒学作为曾经的世界文明的一种重要形态,如其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活力,那么,这些活力绝非是一种被西方语境中的科学、民主、权利、法制等等所割裂的残片,它首先是个整体,这个整体也许永远不可能在“全球化”语境中居于主导地位,但至少可以作为一种参照、一种补充。

在南宋,朱熹和陈亮发生了一场有意思的辩论。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所谓“政统”的辩论,朱熹标举于三代,陈亮褒扬汉唐。如果我们对朱熹的态度作深一层的追究,则这场争论实质上是“道统”上的争论,而非“政统”之争。朱熹之标举三代,其核心理由是三代之治皆从“天理”上发出,汉唐即使有清明之治,也是从人欲上发出,有暗合于天理处。朱熹的这种看似保守主义的态度表现在社会政治制度层面,则是另外一种方式。比如作为三代政治制度核心的井田与封建,在朱熹看来,于今皆不可行。

这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道统”与“政统”的分离,这种分离充分表现了儒家的理想主义与出世性特征。“全球化”、“现代化”、“西化”如再加以一种称谓的化,可以说是“世俗化”——这种“世俗化”本身也是西方社会在现代的发展趋势,包括×的世俗化。在这样的世俗化过程中,儒学之道统与政统、理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之两极愈益彰显各自的独立性。两极之间,儒家之道统、理想与了同工异曲性正可以作为对于现代文明、西方文明、世俗文明的补充样式、批判样式出现。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态多样性、文明多样性的重要性,与全球化相对的地域化的趋势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与思考。我们正可以站在这样的角度重新审视儒家,作为一个整体性的文明,它对人们在生活中的期许究竟是怎样的?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