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兵学及其文化价值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先秦时期,战争频繁激烈的现实造就了兵学文化的高度繁荣,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细加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兵学文化显示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展现为三大类型,即齐鲁兵学、三晋兵学和以楚、吴、越为代表的南方兵学。
在三大兵学文化类型之中,齐鲁兵学无疑占有重要位置,代表着先秦兵学的主体构成与最高成就。其兵书数量之繁富、思想之精粹、范围之广泛、个性之鲜明、影响之深远,在先秦各地区是首屈一指的。孔子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这不仅是儒家理想政治的写照,同样也是齐鲁兵学在先秦兵学中地位的体现。
首先表现为兵学著作数量繁富,蔚为大观。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兵学著作大部分都诞生于齐鲁大地。就齐国而言,收入《武经七书》中的五种先秦兵书,属于齐地兵家系统的就有三种:《司马法》、《孙子兵法》与《六韬》。另外,据《汉书·艺文志·兵书略》记载,齐地的重要兵学著述,还有《齐孙子》(即《孙膑兵法》)八十九篇、《子晚子》(今佚)三十五篇等。而在《管子》一书中,兵学思想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涉及的军事问题的篇目就有《兵法》、《制分》、《七法》、《地图》等近二十篇。因此,长期以来,素有“齐国兵学甲天下”的说法。鲁国的兵学虽远不似齐国繁荣发达,但在当时也不无值得称道之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所提倡的“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观点,均标志着在周公旦所创立的文化传统中,兵学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吴子》一书,提倡“绥之以道,理之以义,动之以礼,抚之以仁”的用兵观念,更是鲁文化“宗仁本义”特色的体现。
其次表现为在先秦兵学依次递嬗、逐渐升华的四大阶段中,齐鲁兵学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发挥着号召群伦的作用。先秦兵学的发展,曾先后经历了四个依次交替、逻辑嬗变的重要阶段。一是起自原始社会末期,下迄殷周之际的披着神秘迷信外衣的前理性阶段;二是以“古代王者司马兵法”为主要载体,反映“军法”(也称“军礼”)显著特色的初始阶段;三是以《孙子兵法》的出现为标志,“诡道”原则确立并占据主导地位的转折发展时期;四是以《六韬》、《管子》成书为显著标志的综合融汇、全面总结的成熟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之中,唱主角的始终是齐鲁兵学。第一阶段,其发韧者无疑是东夷文化的“尚武”精神,是蚩尤所代表的“兵主”传统和孔武有力的精神风貌。第二阶段,是周公旦所缔造的礼乐文明和“古司马兵法”所蕴含的“军礼”传统,它们的大本营均建立在齐鲁文化之上。第三阶段,孙武、孙膑、吴起皆是齐鲁文化代表者,孔子、孟子、墨子等人更是齐鲁文化的象征,他们著述中所反映的军事思想,毫无疑义为当时乃至整个古典兵学的主体。第四阶段,《六韬》、《管子》以该时期齐鲁兵学典范身份而承担起总结先秦兵学之历史重任,综合融汇、总揽贯通先秦兵学之大成,于中国军事文化发展厥功甚伟。这一切表明,先秦兵学逻辑嬗递、持续发展的过程,就是齐鲁文化发挥影响、规范方向的历史,就是齐鲁兵学占据主流、风靡天下的结果。
齐鲁兵学的文化价值至为显著,它与同样诞生于齐鲁大地的儒家学说相同,从本质上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们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补充,遂使得中国古代的经国治军活动能够稳定有序地顺利进行,并为今天的人们从事各类活动提供弥足珍贵、足资启迪的历史文化资源。而它们之间的差异,恰好能够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优势互补。这具体表现为:第一,崇尚道德与追求事功的统一。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齐鲁兵学的主导价值取向是追求功利,主张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因此汲汲提倡“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两者均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也不无思维上的偏颇性,只有将两者有机地加以结合,取长补短,方能使经国治军的实践活动遵循健康发展的方向。第二,实施德治与推行法制的统一。儒家推崇德治、鼓吹王化,提倡通过道德修养来规范约束人们的思想行为。而齐鲁兵学从敌我生死较量的层面考量,更注重法制的地位与作用,强调“修道而保法”,主张“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从而实现克敌制胜的目的。两者对“德治”与“法制”关注侧重点的不同,结合在一起,恰好完整地体现了经国治军所应恪守的原则,既立足于法制,又补充于德治。第三,讲求中庸守恒与推崇诡诈权变的统一。中庸守恒是儒家对待事物运动的一般看法,孔子、孟子等儒家人物一再强调凡事要坚守大经大法,做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齐鲁兵学则主张兵不厌诈,计出万端,灵活机动,因敌制胜;强调“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与此相联系,对“经”、“权”侧重点关注的不同,使得齐鲁儒学致力于德行操守的养成,而齐鲁兵学热衷于谋略智术的修炼。应该说,这两种倾向都是人生大智慧的表现:坚持原则,“允执其中”,是经国治军走向成功的前提;因时变化,因利制权,是经国治军走向成功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齐鲁儒学与齐鲁兵学的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可谓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总之,产生于先秦齐鲁大地上的儒学与兵学,一文一武,构建了中国古代经国治军的最佳方略。它们并存共荣,相得益彰,成为人们体认智慧的源泉,追求成功的向导。这正是齐鲁兵学的文化价值之所在,也是齐鲁兵学的生机长存之奥秘!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