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

《管子》的消费观及其现代阐释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摘要】《管子》既有节制消费的主张,也有侈靡消费的内容。其节制消费原则是普遍适用的基本准则,而侈靡消费主张则是在特殊情况下为刺激社会生产而提出的,二者因有着相同的服务目标——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而得到了统一。通过对《管子》消费观的辩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现代生活中,不应简单地判断节俭与侈靡孰重孰轻或绝对地视之为“应当”或“不宜”,如何适时适度地运用节俭与侈靡来调控经济才是最为关键的。

近年来,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正在逐渐由节俭向侈靡(奢侈)消费转变。如何看待侈靡消费、侈靡消费的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是否“二律背反”?就中国经济思想史上首倡侈靡消费的《管子》的消费观试作阐述,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为当代经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中国古代正统消费观念是崇尚节俭,《管子》作者也概莫能外。在《管子》一书中,尚俭抑奢之说贯穿始终。散见于《禁藏篇》、《法法篇》和《轻重篇》中,就是在《侈靡篇》中,也有不少关于节俭的论述。《管子》有关节制消费的原则有以下论述:“明君制宗庙,足以设宾祀,不求其美;为宫室台榭,足以避燥湿寒暑,不求其大;为雕文刻镂,足以辨贵贱,不求其观。故农夫不失其时,百工不失其功,商无废利,民无游日,财无砥士带。故日俭其道乎!”(《管子·法法》)又:“故圣人之制事也能节宫室,通车舆以实藏,则国必富,位必尊。能节衣服,去玩好以奉本,而用必赡,身心安矣。”(《管子·禁藏》)

主张节俭是《管子》消费理论的主要方面,不过在这一著作中,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侈靡”论。《管子》中有关侈靡消费的论述有:“问日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问用之若何?巨瘗培,所以使贫民也;美垄墓,所以文明也;巨棺椁,所以起木工也;多衣衾,所以起女工也。犹不尽,故有次浮也,有差樊,有瘗藏。作此相食,然后民相利,守战之备合矣。”(《管子·侈靡》,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皆引自此篇)“若岁凶旱水泱,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管子·乘马数》)

不难看出,《管子》既主张节俭又强调侈靡消费,岂非自相矛盾?其实不然。在《管子》中,由于二者有着相同的服务目标而得到了统一。无论是节制消费原则还是侈靡消费主张都落脚在发展和振兴以农为本业的社会生产上,都落脚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上,都遵循着或不违背《管子》所提出的封建伦理准则。《管子》指出:“俭则伤事,侈则伤货。”意思是说节俭包含着对生产不利的因素,侈靡则造成对财富的耗费。这是从消费对财富生产的影响来说的。从理论上看,节制消费原则和侈靡消费主张就是为了克服这两种倾向而提出来的,此消彼长,互为因果,正好符合了《管子》体系的道家法统。试想,“侈则伤货”,反其道而行,便不会使财富耗费,这是节制消费原则的理论出发点;“俭则伤事”,反其道而行,便可避免对生产的阻碍,这是侈靡消费主张的理论依据。

在《管子》中,节制消费原则和侈靡消费主张虽是一并提出,但其适应范围和重要程度却大不相同。《管子》的节制消费原则是针对一般情况下提出的要求,是普遍适用的基本准则;而侈靡消费主张则是在特殊情况下为刺激社会生产而提出的主张,《管子》中有《侈靡》篇专论侈靡消费,这在中国古代具有非常独特的地位,但该篇突出强调的也只限于侈靡消费的政策效应和应用意义,并没有把它当作指导社会消费行为的基本准则。这充分显示了《管子》理论中辩证思维的特色。

《管子》的侈靡消费论是独特的,极具超前性在先秦时代任何其他学派均无这一观点,它给一味强调节俭消费的传统消费论增添了新的异彩。当我们回顾20世纪类同的经济学家们提出通过兴建大量的公共工程来解决工人失业从而刺激消费需求的主张时,似乎从中可以感受到《管子》思想的延续。为什么《管子》会提倡侈靡消费呢?

首先,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决定的。春秋时期,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也空前的发展起来,这时出现了独立的商人阶层。随着新兴的独立商人阶层经济力量的日益增强,他们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生活方面的强烈愿望也不断地反映出来。譬如在生活消费上,他们极力追求过王公贵族、诸侯一样的奢侈生活,作为商人的管仲在这方面就是一位身体力行者。据《论语·八佾》载:“或日:‘管仲俭乎?’子日:‘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史记·管晏列传》也载:“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可知“管仲过着放纵奢侈的生活”

其次,《管子》认为侈靡有积极的社会作用:一是“平国策”的作用。首先,社会上有太富、太贫的人都不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甚富不可使,甚贫不知耻”。因此,“通于侈靡而士可戚”,“故上侈而下靡,而君臣相上下相亲,则君臣之财不私藏”,侈靡消费会使富人不至于聚集更多的财力与朝廷对抗,使大臣易于管理。其次,侈靡消费便于治民。《管子》认为“饮食”、“侈乐”是民之所愿,只有“足其所欲,赡其所愿”,统治者才能“用之”。而如果维持极低下的生活,“使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饮野水,孰能用之?”再次,侈靡消费利于民生。富人侈靡的生活扩大了消费,增加了对消费品的需要,而“美垄墓”、“巨棺椁”……能够增加“贫者为之”的机会,这样会使穷人“动枳而得食”。因此,《管子》认为侈靡消费与节俭思想一样,有维护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作用,“若岁凶旱水泱,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二是“兴时货”的作用。《管子》认为改变生产不景气、经济不发展局面的有效方法就是侈靡消费,“问日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市也者,劝也。劝者,所以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在这里,《管子》把侈靡消费作为一种刺激生产的手段。可见,《管子》的侈靡消费思想不是指奢侈浪费,而是一种扩大消费促进生产的理论。

《管子》主张适度消费,倡导节俭,必要时扩大  消费(即侈靡消费)来促进生产的发展,注意到消  费与生产的关系,这些都符合消费与生产的辩证  关系。《管子》倡导消费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尽  管在历代都遭到批判,但在今天看来,其消费思想  不是没有道理的。法国经济学家西斯蒙弟认为:  “绝对的消费决定一种相等的或者更高的再生产,  再生产又产生收人。”乜’消费决定着生产,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马克思也曾经说过:“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中国古代社会的生产基本上是消费什么就生产什么,因此“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生产与消费有更直接的联系,顾客的消费增加自然会引起生产的增加这种意义上,“生产就是消费,消费就是生产”大了消费就扩大了生产,扩大了生产不就发展了经济吗?两千多年前的《管子》就触及到了这一经济思想,实属不易。而在西欧,直到17世纪才由英国的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第一次提出,即宁愿粉饰凯旋门来增加就业。

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由《管子》开其端,提出了重视消费、强调适时侈靡以促进生产的观点。在传统的崇俭黜奢论的烛照下,它不为人们所重视。在现实条件背景下,“侈靡”消费价值的发掘无疑对当今的经济管理、伦理观念的改变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如何倡导适当高消费、处理好节俭与侈靡的关系既是制定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也是企业进行微观管理的重要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对人们的消费观念的改变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努力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因此,正确认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懂得生产和消费不能脱节,提倡和鼓励正常的适度的消费是应当的,也是必要的。《管子》消费论启示我们,如果需要的话,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倡导侈靡消费。例如: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就应鼓励用电消费,对多用电者实施优惠政策,有效地刺激用电消费,如果不加区别,一味提倡“节约用电”的美德,就会使资源闲置,反而造成浪费。我国粮食消费也存在同样问题。近些年来,一方面我国粮食增长迅速,而居民的粮食消费量却在递减,结果造成粮食库存量大增,保管这些余粮须修新的粮仓、增加保管费用,其成本是相当高的,甚至    超出粮食价格本身;另一方面,我国西部有些地区还在垦荒种粮,造成环境不断恶化。针对这种状况,目前国家采取断然措施,要求西部“退耕还田”,实行国家供粮。这一措施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减少了粮食库存,可谓一举两得。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日渐丰富,消费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更兼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一路攀升,如何刺激社会消费,分流储蓄存款,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就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头戏。故而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进行调控,例如:实施西部大开发,扩大出口,实施西电东输、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三峡工程等一系列利用国债,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举措;开放股市和债市,开发房地产市场,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提高高校学费收费标准,连续8次降低储蓄存款利息,多次为公务员加薪,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离退休人员工资等一系列分流储蓄存款,培育和提高居民购买力的政策;开辟家用轿车市场,大搞“假日经济”,扩大国内外旅游市场,鼓励居民购买第二套住房和别墅等,引导20%(约2600万人口)的高收人群体积极消费,满足其高消费的需求,以分流45.8%的社会财富等。如此这般,无一不是生产与消费关系的调节措。    当然,《管子》消费论也揭示了清费对产的刺激不是无限的,提倡侈靡不能无“度”。“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管子·禁》)可见,对侈靡的度的认识和判断是确定其价的重要尺度和标准。因为过度的侈靡消费不仅不会促进经济的发展,相反会造成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造成资源的浪费,从而阻碍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过度的奢侈消费会滋生享乐主义,片面地追求物质享受,尤其是领导者的公款消费会导致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从而导致整个社会道德的滑坡。

因此,侈靡的正确运用必须要处理好两种关系。一种是侈靡与创造的关系。侈靡是要有资本的,要获得供侈靡的资本就必须创造。侈靡与创造要成比例,我国一些企业之所以出现“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就是因为未处理好侈靡与创造的关系。企业一旦效益较好,就大量消费,如购置小汽车、公款旅游消费、公款吃喝、进行不合理的开支等,这样就使扩大再生产成为不可能,或呈萎缩状态。这种脱离了创造的侈靡是病态的。还有我国现今出现的富家子弟阶层,许多人挥金如土,生活奢靡,不思进取,这种现象也着实令人堪忧。二是要处理好侈靡与节俭的关系,片面强调节俭和侈靡都是不对的。首先,侈靡消费并不等于浪费。侈靡是一种消费方式,而浪费则不是;侈靡消费是一种享乐形式,而浪费则不然。以浪费释侈靡或以反对浪费而拒绝侈靡消费都是不对的。其次,提倡侈靡消费并不等于反对节俭。事实上,节俭无论作为一种美德还是作为经济管理的手段永远也不会过时。许多富裕的国家也非常强调节俭,瑞士能源局向国民传授“节能煮蛋法”,以节省50%的能量和4/5的水;索尼公司在抽水马桶的水箱中放块砖头以节水。日立公司把节约精神视为企业的三大支柱(节约精神、技术和人)之一。因此,提倡侈靡消费并不是否定节俭作为宏观管理手段的价值只是唤起人们重视长期以来被忽视了的另外一种重要管理手段的价值。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