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

百年张裕的三张面孔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1861年烟台开埠,如今算来已有140多年。当时,十几个国家纷纷在烟台设立领事馆,兴办实业,富商巨贾往来其间,一时烟台口岸繁荣无两。

到如今,烟云散尽,旧梦已逝,烟台地面上有着百年历史的,除了那些斑驳寂寞的老房子,仍然热闹着的,以张裕最为引人注目。

张裕是人们喝了一百多年的葡萄酒。

100年不肯离去的背影

1871年的一个夏夜,远离烟台的印尼首都雅加达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当时已过而立之年的南洋富商张弼士出席了法国领事馆的酒会。大家酒至微醺的时候,法国领事端着一杯葡萄酒走近张弼士,透露了与那个古老国家有关的一段小小心曲:咸丰年间,他曾随英法联军到过芝罘(烟台),发现这里漫山遍野长着野葡萄,宿营期间,士兵们采摘后自酿成酒,口味竟然非常不错。苦于征战的法国士兵甚至有这样一个梦想:战后留在这里开办一家公司,经营葡萄酒生意。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件小事很可能是一项了不起的事业起步的机缘。法国士兵们终究未能留在烟台,但是梦想的种子移植到了张弼士的心里。

和当年许多企业家一样,张弼士出身寒微。他是广东大埔人,家在贫寒山区。为生计所迫,18岁那年“卖猪崽”(即志愿劳工)到了南洋做苦工。他天资聪颖,又肯吃苦,三年便小有积蓄,三十年之后,更成为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拥有20多个企业的南洋首富。

张弼士终于有机会在1891年造访烟台,他借此机会着重考察了烟台的葡萄种植和土壤水文状况,认定法国人所言不虚,烟台确为葡萄生长的天然良园。按传统说法,1892年的张弼士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就在这一年,他进行了人生之中一次重要的投资,也是他在国内的第一次投资:斥资三百万两白银,购下烟台东部和西部两座荒山,雇用两千劳工开辟了1200亩葡萄园,从欧洲购买葡萄25万株如数栽上;又在市区近海处购地61亩,建起一座两层办公楼,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还沿着楼西边的河道修起一条马路,取名“张裕路”。至此,中国第一个带有现代工业色彩的葡萄酒公司初见格局。

“张裕”二字,“张”为姓,“裕”字为一吉祥字眼,取“丰裕兴隆”之意,张弼士在南洋及两广一带的公司和店铺常取“裕”字做宝号,如裕和、裕兴、裕昌等。在《张裕公司志》的前言中有这样的话语:“尽管我国葡萄种植、酿酒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汉朝,但葡萄酒工业化生产实以张裕公司为开端。”张裕公司的创办,对我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来说,有着破天荒的意义。

初生的张裕公司历经了葡萄种植、酿酒技术、销路等许多的困难与波折,后来都在张弼士的努力下化险为夷。1915年,张裕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共有四种葡萄酒同时获得金奖,一夜成名,更是奠定了如今风光无限的张裕葡萄酒的基础。

北京中华世纪坛中的青铜甬道铭文上,关于1892年的记载只有三项,其中一项就是“华侨张弼士在山东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从当时初生的张裕公司,到现在中外闻名的葡萄酒品牌,张弼士的背影渐行渐远,却越来越清晰,跨越一百多年之后,依然站立在人们的视野里。

那些深埋在地底的故事

一座低于海平面一米多,深七米,占地1976平方米的地下大酒窖竟建立在傍海处。人们习惯形容没有根基的事物为立在沙滩上的建筑物,而张裕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大酒窖就是建立在泛着盐白的沙滩上。

沿着地下大酒窖的螺旋石阶走下去,仿佛一步步踏入一个欧洲中世纪的故事,幽深的拱洞里弥漫着一种怀旧神秘的气息。这个大酒窖前后一共建了三次,历时11年才完成。

1895年,张裕始建地下大酒窖。当时没有掘进机、吊车之类的先进设备,只有几件原始的工具。初次施工纯属试试深浅,先是明塌的沙方和如注的地下水给人们一个下马威,好不容易挖出沙窝,却因严重渗水而作罢。

大酒窖来自西方,施工者于是改用西方的方法建造。他们袭用洋法,铁梁拱连,钢砖砌墙,坚固程度可说是无懈可击。谁知居高不下的地下水却让这些铁梁钢砖难以承受,锈蚀程度日甚一日,后来因为一次突发洪水的冲击,酒窖再次土崩瓦解。

面对接连的失败,他们开始尝试用中国传统烧制的大青砖发碹,墙壁全用山中采来的大青石砌成,同时用舶来品——水泥时称土敏泥扎墙缝,抹墙面,牢靠平滑。窖体内外还设计了巧妙的排水系统,通过隐蔽沟渠将渗水排出,确保酒窖不渗漏。

1905年,大酒窖终于建成。窖内纵横着八个幽深的拱洞,深藏着上千只贮满酒的橡木桶。酒窖恒常温度为摄氏11度,湿度适中,为葡萄酒的陈酿提供了理想条件。日后,张裕白兰地、葡萄酒一举成名,这座亚洲唯一的地下大酒窑的确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保证酒的香味与质量,这些橡木桶都是从法国运过来,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拿现在来说,每个桶的价值是500美金,经过四年的使用后,橡木内的一些成分和香气被酒吸收得差不多了,就要更换新桶,再一次从国外运来。

酒窖内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三只“桶王”,每只高近两人,储酒15吨,为世上罕见。它们大约制成于1908年,到而今已有近百年。由于体积过于庞大,当时只能够先把它们拆开,移进酒窖后再重新组合。15吨的概念是,如果一个人从20岁开始喝葡萄酒,每天保持一斤的酒量,到喝完一只桶王的酒时,他已经100岁多了。

活色生香的过去与未来

图片上是张裕酿酒公司的老门楼,却是在被破坏之后重新修复的。上面历经百年不变的,便是门前的两棵法国梧桐,他们历经岁月风霜然而一直站在张裕门前,见证了张裕百年的历史。

1914年,张裕的双麒麟牌葡萄酒和白兰地正式发售。尽管这批酒在地下酒窖里陈酿了整整18年,口味绝佳,可是喝惯了老白干的百姓并不怎么买账。

张裕想尽种种办法,专门制作一辆大型彩车,车里装满小瓶样酒,派出“公关人员”沿街相送,并搭送有“张裕”字样的小酒杯,这种促销手段很快引起人们的兴趣。

公司北边海面上停了不少外国军舰,张裕派人摇着舢板把酒送过去。这种服务很受外国水兵的欢迎,张裕的销量大为上升。有个水兵多喝了几口白兰地之后,迷迷糊糊掉进海里,船上的人们顿时乱作一团。谁想这个水兵一会儿便扶着舢板自己爬了上来,还冲大家扮鬼脸。水兵们虚惊一场,张裕酒也有了“难醉易醒”的绰号。

1915年,美国人为庆祝他们用十年时间挖通的巴拿马大运河,在旧金山举办了隆重的庆典,称之为“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各大洲41个国家参加了博览会。在会上,张裕的白兰地、红葡萄酒、味美思和雷司令白葡萄酒同时获得金奖,成为人们竞相品尝的精品。

然而之后却是一个让张裕人有些难堪的故事。解放后,由于多年的战乱,张裕的技术人员早已失散,技术资料丢失殆尽。再者由于人们的口味关系,张裕的产品大多是甜味葡萄酒。有一次,联合国的一位官员慕名来到张裕,张裕人用甜味葡萄酒招待了他,然而这在这位官员那里怎么也不是个味儿。他感到很遗憾,怀念以前张裕的那些干酒。张裕人无奈,便只能推托说,干酒正在研制过程中,下次来就会有了。

之后在张裕内部,有两个声音:一是研发干酒,一是保持原有的甜葡萄酒产品。当时公司的工程师陈朴先一生没和别人红过脸,这次也据理力争。有人问,研制出来,卖不出去怎么办?她较上劲了,卖不出去,剩多少我负责多少。

这样,在别人的半信半疑当中,陈朴先经过三年的攻研,终于重新酿造出了张裕失传近80年的解百纳干红葡萄酒。其后的市场反应也非常不错。知道陈朴先的人不多,但是现在解百纳已成为高级葡萄酒的代名词。陈朴先后来对我们说,干红的出现,也是适应形势,在生活水平提高之后,人们不再囿于单一的甜酒,出于健康及口味等需要,人们的口味已转向干酒。

现在葡萄酒市场上活跃着的,正是张裕解百纳干红,而张裕的历史,便是一段葡萄酒活色生香的历史。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