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

牡丹沧桑五百年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久前,从’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传来消息:山东菏泽牡丹在世博会首个单项奖——花卉类牡丹奖的评比中,共获奖牌81枚,占获奖总数的67.2%,其中大金奖两枚,金奖10枚,闻名全国的菏泽牡丹又轰动了世博园。

菏泽古称曹州,是中国的牡丹之乡,也是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科研、出口、观赏基地。形成规模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九大色系、750多个品种,行销全国各地,出口日本、法国、荷兰、美国、加拿大、朝鲜、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逢谷雨时节,牡丹花开,连阡接陌,一望无垠,十里香飘,蔚为壮观。

曹州种植牡丹始于明嘉靖初年,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据《曹州牡丹史》记载,时菏泽县东北赵楼村人赵瑞波外出经商,以当地特产木瓜、耿饼销于北京、天津,换来牡丹十余株,又去洛阳求得“二乔”、“姚黄”等牡丹品种,自此曹州牡丹发展起来。明万历年间进士、文学家谢肇浙在论述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的著作《五杂俎》中说:“曹州一士人家,牡丹有种四十亩者,……多至一、二千株,少者数百株。”这在当时是相当可观的园林建设了。

清代,曹州牡丹更盛。蒲松龄《聊斋志异》赞美“曹州牡丹甲齐鲁”,而且还为曹州牡丹中的两种绝品“葛中紫”和“玉版白”写了一则爱情神话故事《葛巾》篇,使曹州牡丹声誉远扬。乾隆一朝,是曹州牡丹栽培史上的重要时期,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品种急剧增加。清乾隆二十一年本《曹州府志·食货志》载:“牡丹芍药之属数十百种,士族资识游览,贫人赖以营殖”。乾隆五十七年问世的《曹州牡丹谱》一书,记述了当时曹州牡丹有56种,详细介绍了栽培方法。其书末附记写道:“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栗,动以顷计。东部二十里,盖连畦接畛也。看花之局在三月,车马歌专用相属”。可以看出,当时一些文人墨客已开始对曹州牡丹进行研究著述了。清咸丰五年,黄河决口,菏泽遭受水灾,牡丹被淹死大部。清朝后期,曹州牡丹继续发展,栽培更趋于专业化,商品化程度也大为提高。清道光初年,建牡丹园数处,专养牡丹,以“桑篱园”、“凝香园”、“绮园”为著。

清末民初,曹州牡丹盛极一时,仍以赵楼为中心,东西20里均有栽培,品种也由乾隆末年的56种增加到204种。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旧中国的日趋腐败,民族灾难加深,曹州牡丹的栽培也奄奄一息了。赵楼村南有两株树龄240多年的红牡丹——脂红,株高丈二,阔丈八余,主干有碗口般粗,人称“牡丹王”,盛开时,红光耀眼,异香凌人,方圆几十里都来观赏。辛亥革命后不久,袁世凯称帝,曹州镇宁使陆朗斋强行买下“牡丹王”运到彰德府(今河南洛阳),栽在袁世凯的公馆里,陆朗斋因此官升三级,而赵楼几代花农辛勤培育了200多年的“牡丹王”不久便枯死了。有人写诗一首:“窃国大盗用小人,国遭大难花不存。花农心血二百载,毁于一旦痛煞人”。30年代以后,由于黄河决口,特别是旧政府的横征暴敛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花无销路,花农大都迫于生活,忍痛将牡丹改种五谷,残存牡丹不过几十亩。后虽有恢复,但由于天灾人祸,直到1948年解放前夕,牡丹栽培面积不过百亩,花色品种也只剩下120多个,曹州牡丹已名存实亡。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了花田的主人,曹州牡丹也获得了新生。1956年栽培品种267个,1979年栽培面积300亩,培植新株260多株,至此,品种达300多个。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曹州牡丹很快发展至5000多亩,花色品种不断增加。为了加强对牡丹的管理和研究,当地成立了由专家和科技人员组成的“曹州牡丹研究会”,并拨专款于赵楼乡建设了千亩“曹州牡丹园”。同时,洪庙百花园、万花村古今园也进行了整修。在栽培技术上,已由原来的分株繁殖,增加了压条、嫁接、畦种等培育方法,由天然授粉发展到人工授粉。专家和花农经过认真研究,反复实践将十种不同类型的品种嫁接在同一老干上,创造出了一种五彩缤纷、花色丛簇的“十样锦”。“菏泽牡丹甲天下,天下牡丹出菏泽”的美誉,到这时才真正名副其实。

清朝后期,曹州牡丹的商品化程度有所提高。《山东通志》载:“牡丹,曹州最盛,居民有以此为业分运各省者”。光绪十年本《菏泽县志》载:“花卉之繁,凡他邑所有,其数略备,牡丹芍药各百余种,士人植之,动辄数十百亩,利厚于五谷。每当仲春花发,出城迤东,连阡接陌,艳若燕霞,士人捆载之,南浮闽粤北走京师,后则厚谊植次归,故每岁辄一往。”据《菏泽县乡土志》载,当时运往外地的牡丹,多则3万株,少亦不下2万株。《赵楼牡丹花谱》序中说:“推销最多的一年,别处无人统计,仅广州一地就运销八万多株。”解放前,曹州牡丹的主要出路是运往广州销售,称为“下广”。牡丹乡花农每年“下广”,大多是二、三十人结伴前往。霜降动身,带着“土托子”(根部老土的牡丹,每60株打成一包,约一、二百斤),千辛万苦到广州,培植到春节期间,开花时销售。由于当时不少人对花开期把握不准,亏本者不少。

建国后,曹州牡丹一直是中国牡丹的主要生产输出基地,曹州丹皮因久存不易发霉,又无虫蛀之患,而被誉为“曹丹”,列为丹皮上品,畅销国内外。近几年来,全国各大城市都有曹州牡丹在那里×。广州、上海、北京、南京、沈阳、兰州、无锡、深圳等地先后举办了曹州牡丹展览,观众达数百万人。北京植物园卧佛寺,自1980年来就移植曹州牡丹260多个品种,2900多株。1978年1月,在澳门举办的中国牡丹花展览,展出曹州牡丹2000株,成为世界游人瞩目的中心,观众达40万人,被称为“牡丹盛会四百年首见”。1981年、1982年,日本先后两次来人交换品种,并于1982年4月在东京举办了“中国牡丹观赏会”。中国驻日本大使宋子光夫妇应邀到会观赏致贺,参加开幕式的有东京各界人士和中国留学生1500余人。宋大使说:“牡丹是中国的花中之王,我祝愿中日友好关系像花儿一样艳丽地开放。”东京报界把这次活动称之为“牡丹外交”。

1992年至今,菏泽市相继举办8届国际牡丹花会,打开了曹州牡丹走向世界的大门,在五大洲20多个国家的土地上绽出了绚丽多姿的友谊之花。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