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

滕文公与滕小国的善治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岁月如流,逝者如斯。两千多年前的善国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如今只剩下古滕城那饱经岁月沧桑的城墙夯土,看着这几经风雨剥蚀的古城墙,不禁使人想到春秋战国那个纵横捭阖时代的一幕幕鼓角争鸣和杀伐征战,以及在夹缝中得以生存的滕小国……

毛泽东关注滕小国

1958年8月9日,毛泽东到河南视察之后,转道山东,途中在兖州停车,滕县(即滕州市,时隶属济宁地区,今属枣庄市)县委书记王吉德接到通知后到毛泽东乘坐的专列上汇报工作。毛泽东问他是什么职务,王吉德回答说:“我是济宁市委副书记兼滕县县委第一书记。”毛泽东听了,十分风趣地说:“噢,那你是滕小国的国王喽!”接着毛泽东又问:“滕小国在哪个地方?孟子在滕小国的古迹还有没有?”王吉德回答说:“在滕县城西有个滕城村,滕城村有文公台,县城内有铁牌坊。”毛泽东听了对王吉德说:“铁牌坊与孟子无关,滕文公请孟子来讲学,孟子馆于上宫嘛!上宫还有没有?”王吉德诚恳地回答说:“这个我不知道,没有注意过!”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对王吉德和一起前来的同志说:“你们当地方官的要多了解点地方的历史。”

第二天王吉德就到滕国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写出了考察报告,并于13日应召到济南,再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毛泽东看了王吉德的考察报告后,十分高兴地说:“你这个同志老实实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就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很好嘛!要治理好滕小国为民办好事,就得实事求是,多调查研究。”

毛泽东与“滕小国国王”的这段佳话,至今在滕州市和鲁南一带广为流传。从表面上看,这段佳话是机缘的巧合。但毛泽东之所以对滕小国的现任“国王”十分感兴趣,实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之所以在济南二次接见王吉德,要看滕国遗址的考察报告,足以表明他对滕小国历史的高度关注。

两千多年以前,滕文公(名弘)就采用孟子的主张,推行以“仁政”为核心的“善治”,把滕国治理成为一个名扬天下的善国。从这个意义上讲,毛泽东接见王吉德的故事,隐含着毛泽东——这位新中国领袖对滕小国“善治”文化的关切。

善文化与善国

善,在中国古代是美好的象征,意为品质淳厚,心地仁爱。《说文》对善的解释是“吉也”。《国语·晋语》曰:善,德之建也。《左传·襄公三十年》谓:善人国之主也。《论语·述而》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当然,对善的描述最为经典的还是老子的“上善若水”。“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在这里,老子用水的状态和特性来说明善,意思是说,人达到了上善的境界,就会像水一样不再受形体的拘束,水泽被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这就是上善,也就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从老子以降至孔、孟、墨、荀,“善”一直是先贤大儒们的至高追求。

春秋战国时期,在齐、楚等大国的夹缝中,有一个名为“滕”的非常小的诸侯国。滕国起源于西周时期。西周建立之后,周武王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叔绣即周文王第十四子被封到滕地,这就是周代的滕国,是当时53个姬姓诸侯国之一。后世便以“滕”为氏。滕国自叔绣始共传31世,历时700余年,于战国末期(公元前286年)被宋国所灭。

滕国位于鲁国的东部,北与邹相临,东与倪国接壤。那么其疆城到底有多大呢?《孟子·梁惠王下》记载:“滕,小国也,间于齐楚”;《左传》记载:“取长补短之五十里”;《史记·陈杞世家》则载:“滕、薛、驺、夏、殷周之间封地也小,不足齿列,弗论也”。可见滕国的的确确是小得不足挂齿。但就是这样一个不值一论的小国,却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君主——滕文公,也正是滕文公采纳了孟子的主张,在滕国广施善治、善教、善政,使滕国成为政绩卓越、人丁兴旺、民殷国富、“卓然于泗上十二诸侯之上”、众望所归的善国。

孟子与滕文公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纷争,群雄逐鹿。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的小小滕国,自然是处于弱势地位。正是面对这种现实,胸怀大志的滕弘(即滕文公)自做太子时就忧国忧民。公元前326年,滕弘以太子身份出使楚国,听说孟子正在宋国,便去宋国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

公元前325年,滕弘的父亲滕定公去世,滕弘继位,这就是滕文公。当时已是战国的中后期,诸侯之间争战杀伐愈演愈烈,一些小国相继被七雄吞并。危难受命,滕弘当然明白自己肩上这个国君担子的分量有多重。因此,便想利用处理父亲的丧事之机来树立自己的威信,于是便派自己的老师然友去邹请教孟子。孟子提出来让滕弘实行三年的葬礼。于是滕弘就按照孟子的说法坚持守丧三年。当然,仅仅靠守丧三年来“复礼”,并不能真解决治国的问题,他真正的用意是让国人看到了国君“复礼”的决心。滕文公当国期间,多次把孟子请到滕国讲学。公元前324年,滕文公让孟子住在离自己宫殿较近的上宫(相当于国宾馆),问政于孟子,孟子又提出让他注重农耕,实行井田制等治国主张,滕文公一一采纳。

善治与和谐社会

滕文公在滕国实行的善治,其“善”字的意义,并非仅指狭义的“善”之义,其中还包含着“善于”的意思。“善教”旨在教育人民做善事,行善举、人心向善。“善治”和“善政”就包含着善于作为的含义,这其中还包含着对老子“上善”思想的继承,即善时、善能等。

岁月如流,逝者如斯。两千多年前的善国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如今只剩下古滕城那饱经岁月沧桑的城墙夯土,看着这几经风雨剥蚀的古城墙,不禁使人想象到春秋战国那个纵横捭阖时代的一幕幕鼓角争鸣和杀伐征战。

温古察今,放眼世界。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理想和追求,而且也是人类共同的梦想。今天,我们提出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与善文化当属一脉。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认为,善治与和谐社会是一体两面,善治是和谐社会的治理过程。著名行政学家俞可平则指出,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管理和管理活动。有了善,人类就有了爱;有了善治,世界便有了和谐。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