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

曹植与山东东阿的鱼山梵呗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曹植(192——232),字子建。魏明帝太和三年徙封东阿王;卒后,谥号曰“思”,因卒于其封地陈(今河南淮阳),故又称其为陈思王。

陈寿《三国志·曹植传》载:“初,植登鱼山,临东阿,喟然有终焉之心,遂营为墓。”公元232年11月,曹植在抑郁失落中病逝,其子曹志遵照其遗愿,将其迁葬于东阿鱼山(今山东东阿县)。

曹植是东汉末年建安文坛上最负盛名的作家、诗人。南朝梁文学家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建安之杰”;南朝诗人谢灵运赞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唐代诗人李商隐尊崇他为“洛阳辞赋之神”。曹植留传至今的诗歌辞赋有118篇,其他文体作品90余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

东阿王曹植的不仅在文学方面引人注目,同时他还是中国佛教音乐——梵呗之音的创始者,堪称我国佛教音乐之始祖。公元229年,曹植封东阿王之后,在东阿潜心著作,研读佛经。在古东阿城东约30里有一座山,叫鱼山,又名吾山。曹植写作、读书之余,常去山上观光游览。

释道世《法苑珠林》卷34记载,曹植“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于是“乃摹其音”,据《瑞应本纪经》写成《太子颂》等梵呗。又《法华玄赞》(897年)卷四曰:“陈思王登鱼山,闻岩岫诵经,清婉遒亮,远谷流声,而制梵呗。”

这些文字,都形象生动地记载了曹植在鱼山听了梵天之音,将其制成梵歌的故事。今鱼山西侧,有一石壁,上书“闻梵”两个朱红大字。相传,此处便是曹植当年闻听梵天之乐的地方。在“闻梵”处的下方,有一石洞,名曰“梵音洞”,据说曹植听到的梵乐就是从这个洞中传出来的。

曹植在鱼山创制的梵呗,后世称之为“鱼山梵呗”、或曰“鱼山呗”,是中国最早的佛教音乐。

佛教音乐,最初由古印度传人中华。佛学界称之为“梵呗”。梵,指与古印度佛教有关的事物;“呗”为古梵语的音译,是歌颂、赞叹的意思。“凡是歌吟法言,皆称为呗。”(梁·释慧皎《高僧传·经师论》)“梵呗”是佛教举行×仪式时唱诵的颂歌,是净化人生的清净之音。

遗憾的是,曹植创制的鱼山呗乐谱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失传,今已无存。然值得庆幸的是,1996年6月19日,日本东寺真言宗“中国·鱼山参拜团”来到山东省东阿县鱼山竭诚参拜中国佛教音乐的创始人曹植的陵墓,并在鱼山演唱了当年曹植创作的佛教音乐——鱼山呗,又为鱼山曹植墓撰写了碑文:“魏代东阿王曹植于鱼山闻梵天之音,乃作声明梵呗。弘法大师空海将此传入日本国,日本鱼山声明由此而始。以来一千二百余年在日本国京都东寺真言宗相传不息……”原来,在1200余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日本真言宗创始人弘法大师空海(774--835)来中国求法,并将鱼山呗传到日本,流传至今。因此,曹植被誉为日本佛乐之鼻祖。鱼山梵呗,在日本×被称之为“声明”、“声明之歌”,通常又用“鱼山”一词来代替“声明”。日本“中国·鱼山参拜团”在离开东阿之际,参拜团副团长加藤宥英先生欣然挥毫写下了“梵呗东流归故乡”的留言,为鱼山梵呗留下了一段佳话。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