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散议—烟花三月下扬州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小 中 大】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凝结了友谊,也赞赏了扬州。烟花三月确是到扬州游览的好时节。
扬州位于长江 与运河交汇点,明清时又是两淮盐的集散地,是古时经济文化大都会。隋炀帝特地来扬纵情享乐,以至引发全国起义,自己被杀。清乾隆六次下江南途经扬州,乐而忘返,留下了许多建筑和佳话 。扬州繁荣的经济文化,使中外商贾和文人墨客冠盖云集,大小园林兴旺迭起,诗文绘画色彩缤纷。唐代宰相、无锡人李绅诗云:“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扬州张若虚的不朽长诗 《春江花月夜》,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均反映了当时扬州歌舞升平的情景。据统计,自古咏扬州的诗文不下6000首。古来许多小说、曲艺也取材于扬州。
扬州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最可歌可泣的是明末扬州都督史可法抗拒清兵的“十日保卫战”,宁死不屈。今梅花岭有史可法祠。太平军起义,扬州也是争战要地……几经战乱,扬州多次败落荒芜。
“文革”后期,我在 扬州工作、生活了六年,扬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但那时不过是个小小县城,谈不上什么工业,街道狭小,房屋破旧,真有点“破落户”感觉。最近,“烟花三月下扬州”,大开眼界,扬州完全是 一派生气勃勃,又散发古雅气息的大城市。重建重修的古运河、汉陵、大明古刹、鉴真纪念堂、隋炀帝迷宫,以及明清的园林,更使这座古城美不胜收。再现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 山”的盛景。我们看到,城内的陋街小巷改建成了通衢大道,昔日的臭水沟全砌了石驳岸,岸边遍植柳桃,建立亭台牌坊,连过去乾隆用的御码头,也恢复了原貌,河秀水清,俨然是一条绮丽的 城市风光带。
扬州的园林不亚于苏杭、无锡,不仅数量多,而且精。领衔的是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园和个园。原来都是官僚富商的私家园林,构思巧妙,因势造景,意味无穷 。“无水而有水意,无山而有山情”。何园,过去我曾慕名去过,但那时都被“72家房客”占着,破败不堪,不忍卒睹。这次去看,房客全部搬出,经彻底整修,耳目一新。中外专家赞为“中西 建筑艺术结合的范本,其最大特色是串楼复道,长廊400余米,高低起伏,迂回曲折,可环绕全园。整个园景犹如一幅巨大的画卷,路随景转,景随路换。个园,因园主性爱竹,而竹叶似“个”, 故名。现园内收集种植了全国各种竹子,可称“竹类博物园”。园以四季假山汇于一园的独特叠石艺术而闻名。游园一周,似游一年。真是“春夏秋冬山光异趣,风晴雨露竹影多姿”。
扬州 最著名最引人的当推瘦西湖和蜀岗两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瘦西湖,妙就妙在个“瘦”字,“瘦”实际是“秀”。这里原来不过是条河浜,经历代园林艺术家的精心构思,巧妙辟划,成了现在 的“园林集锦”。有“长堤春柳”,堤旁水边,桃李杏樱争春,柳丝拂面,如烟如云,真个是“烟花三月”好扬州。有可领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实感的徐园。有小金山、烟雨 楼、钓鱼台……都点缀得妙,建筑得好,令人心旷神怡。扬州的标志性建筑五亭桥,更独具匠心。桥如五瓣莲花。亭与亭有石梁相连,琉璃盖顶,雕梁画栋,浑然一体。桥跨55.5米,有大小十五孔 。每当望日,十五孔内皆能见满月倒影。近处有高近四十米的白塔,与五亭桥交相辉映,摄影者无不在此留影。
唐·杜牧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 处教吹箫”。这二十四桥令人向往与遐想。惜被时光所湮没,早已荡然无存。二十四桥,一说指扬州有二十四座桥,一说指的是一座桥。九十年代初,扬州市政府决定重建。现二十四桥景区成了 瘦西湖的亮点。这里水面开阔,岸边有熙春台。系仿照当时为乾隆祝寿时的楼台重建,富丽堂煌,处处体现皇家园林气魄。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桥长24 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处处与二十四对应。桥旁即为吹箫亭,若在明月之夜,有歌女吹箫,定会体会到杜牧诗的妙境。
瘦西湖后为蜀岗景区。区内景点众多,令人目不暇接。东 为功德山,古木殿宇。西为大明寺,楼阁显豁,栖灵塔高耸。还有西花园、天下第五泉、鉴真和尚东渡纪念堂、平山堂等。
蜀岗系土墩,拾级而上不过百米。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唐 代鉴真和尚由此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成了日本律宗的开山祖。平山堂系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贬谪扬州太守时所建,因见江南诸山拱揖槛前,遂名平山堂。欧阳公在扬期间,宋诗 开山祖梅克臣,文学大家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都曾到此拜谒,实现了欧阳公“让天下贤才到此堂下”、“与众宾欢”夙愿。栖灵塔为近年重建,仿唐式,高70米9层,古朴典雅。李 白、白居易、刘禹锡都曾登旧塔。李白诗:“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现在,登栖灵塔,能尽收现代扬州景观于眼底。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学人散议—清明柳俗
- 下一篇:学人散议—锡苑梅落芳犹在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